壽險業
台股新聞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日暴力升值,滿手美元資產的壽險業首當其衝,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今 (6) 日透露,確實有找國內六大壽險公司來了解匯率對壽險公司的影響狀況,他強調這是日常監理的一部分,每家公司避險策略不同,部分公司外匯準備金確實沖抵很多,但要持續密切觀察匯率走勢及壽險公司清償能力,目前業者尚未提出監理寬容措施的需求。
雜誌
詹芳書壽險業「三長兩短」的資金結構問題,在市場穩定時看似穩固,然而當利率波動或保戶行為發生轉變,將暴露其現金流失衡的脆弱性,近年市場動盪已悄然敲響警鐘,不容忽視。在投資市場中,「斷頭」一詞形容槓桿投資者因保證金不足,資產被強制平倉、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台股新聞
川普拋出關稅震撼彈後,意外引發美債拋售潮,導致價格、殖利率劇烈波動,美元也出現急貶,市場擔憂擁有龐大美債部位的台灣壽險業是否會面臨龐大的財務壓力,甚至出現系統性風險?對此,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今 (22) 日回應,除了每日監控保險公司的資金流動性外,也會持續關注三大財務指標,此外,2026 年即將接軌,AC 項下債券今年起已無限賣 5% 限制,不會出現「想賣賣不了」的情境。
台股新聞
台灣保險業者將於 2026 年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FRS 17) 及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TW-ICS)。中華信評認為,新的會計準則與法定資本制度將對台灣壽險公司形成考驗,為能因應自明年起實施更為嚴格的會計與法定資本架構,台灣壽險公司需要謹慎管理其資本穩定性以及資產與負債錯配風險。
台股新聞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 (6) 日出席外商壽險論壇,談及 IFRS 17、TW-ICS 兩套制度 2026 年將在台灣實施,對於壽險業發展至關重要,保險局預計今年底前會再推出第四階段過渡化及在地化措施,過去壽險商品設計有過多保證,保障部分卻偏少,未來商品結構朝向減少保證、擴大保障,這是壽險要面對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