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
大陸政經
中國車企開始向東南亞市場推出新能源高階車型,因為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歐美市場地緣政治挑戰重重的情況下,東南亞市場對跨國企業相對友好,尤為可貴的是:消費力正在上升。中國新能源車企進攻東南亞市場並非新鮮事,但推出高階品牌和車款則另當別論。傳統燃油車的高級品牌大多是歷史悠久、世界認可的品牌,消費者甘願花更高價格買單。
A股港股
中國新能源車正快速發展,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使用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特別是充電難題困擾著不少新能源車主,也影響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信心。陸媒報導,中國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 2024 年底,中國充電設施總數達 1,281.8 萬台,年增 49%。
A股港股
由於市場對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將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化的期望,比亞迪的股票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市場大幅上漲。比亞迪昨日中午公布,將於下周一 (10 日) 晚在深圳總部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比亞迪提出,希望透過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讓每一個人都能暢享高階智駕。
台股新聞
國內車市龍頭和泰車 (2207-TW) 今 (4) 日發布 2025 年車市展望和營運重點,預估總市場新車總掛牌數仍有 45 萬台以上規模,與去年的高水準持平,而全年旗下 TOYOTA、LEXUS 和 HINO 三個代理品牌共挑戰銷售 16.5 萬台、年增約 3.77%,其中,在商用車方面,力拚推國內首台合法上路的氫能巴士。
大陸政經
中國造車新勢力 1 月銷量大洗牌,小鵬汽車時隔 30 個月重回榜首,終止了理想汽車蟬聯 24 個月的單月交付冠軍紀錄。數據顯示,小鵬汽車憑藉 MONA、M03 等主力車型,1 月共交付新車 30,350 輛,年增 268%,且連續三個月交付量突破 3 萬輛。
A股港股
2024 年中國汽車進口量持續下滑,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出口量卻保持增長態勢。 中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發文指出,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 2017 年的 124 萬輛,持續以年均 8% 左右下行,到 2023 年僅有 80 萬輛。
歐亞股
近期公布的銷售數據顯示,2024 年,德國三大豪華汽車製造商 BBA(Mercedes-Benz、BMW、Audi) 的全球銷量均出現下滑。 其中,奧迪的跌幅最大,被特斯拉超越,主要原因包括全球經濟環境疲軟、零組件供應鏈緊張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
A股港股
新年開始未久,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在深圳推出全新中大型智慧旗艦 MPV 車型「夏」,共推出四款不同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 24.98 萬至 30.98 萬元人民幣。「夏」是比亞迪王朝網第六大 IP「夏」的首款同名車型,也是比亞迪王朝網推出的首款 MPV 車型,面向全球銷售。
A股港股
周一 (13 日) 發布的產業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汽車工業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屢創新高,穩居全球領先地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24 年全年汽車產銷分別達到 3128.2 萬輛和 3143.6 萬輛,年增幅度分別為 3.7% 和 4.5%,創歷史新高。
大陸政經
數據顯示,中國汽車 2024 年銷售仍維持成長速度,在殘酷的價格戰和綠色汽車以舊換新的補貼推動購買的情況下,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創下歷史新高。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總體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中國電動車的出色成長為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吉利 (00175-HK) 和小米 (01810-HK) 等本土企業帶來了好運,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加速了行業的洗牌。
大陸政經
德國豪華跑車品牌保時捷 (Porsche) 在中國多個地區的門市突然關閉,包括義烏、唐山、鄭州等,且車主的新年禮、試駕活動接連取消。保時捷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潘勵馳(Alexander Pollich)在近最近與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在中國約 150 家門市,預計到 2026 年要減少至 100 家。
A股港股
過去的 2024 年,對於上汽集團 (600104-CN) 來說是艱難的一年,不僅銷售量下滑、利潤下降,甚至被剔除上證 50 指數成分股。銷量資料顯示,2024 年前 11 個月,上汽集團銷量已被比亞迪超越。資料顯示,前 11 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高達 375.73 萬輛,同比上升 40%;而上汽集團累計銷量則為 353 萬輛,同比下降 19.48%。
A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周三(1 日)發布公告,去年 12 月新能源車銷量為 51.48 萬輛,全年累計銷量為 427.21 萬輛,激增 41.26%。據《第一財經》報導,根據規劃,2024 年比亞迪全年銷售目標約 360 萬輛。
A股
據《長江商報》周二(31 日)報導,2024 年前 11 個月,比亞迪 (002594-CN) 累計銷售新能源車達 375.73 萬輛,年增 40.02%,全年銷量有望突破 420 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車廠銷冠。2024 年,比亞迪銷量有望超越鈴木、日產等車廠,一躍進入全球前五行列。
台股新聞
電動車零組件大廠精確 (3162-TW) 今 (26) 日表示,今年第四季以來營收動能驟增,主要是反映中國新能源車需求快速升溫,從目前接單來看,2025-2026 年業績動能高漲,即便美國祭出高關稅政策也並不受影響;法人認為,依今年前 11 月合併營收已年增 27% 估計,精確明後年的營收年增率均可望達到 35% 上下。
大陸政經
根據日本當地媒體報導,豐田汽車計畫在中國上海建立一座新的電動汽車工廠,預計在 2027 年左右開始營運。這將是豐田首次在中國獨資建廠,打破過去與中國企業合資的模式。消息人士稱,豐田汽車公司正與上海市政府等商談,在中國上海為其豪華汽車品牌「凌志 (Lexus)」建造電動汽車 (EV) 工廠。
港股
據報導,德意志銀行 (德銀) 首次給予小米 (01810-HK)「買入」評級,並將其目標價上調至 43 港元,意味著小米股價仍有約 37% 的上漲空間。據陸媒《華爾街見聞》報導,德銀看好小米汽車業務的發展,預計新產品、細分市場、門店及產能的擴張將為小米汽車業務帶來指數級增長。
台股新聞
IP 供應商 M31(6643-TW) 今 (12) 日於 2024 中國積體電路設計業展覽會 (ICCAD-Expo) 中,推出全系列車用矽智財解決方案,因應新能源汽車帶動的汽車晶片需求增長趨勢,進一步推動高端車用晶片的發展。M31 此次發表的全系列車用矽智財解決方案,包括安全優化的基礎矽智財平臺如標準元件庫、SRAM、特殊 I/O 與各類工藝節點的車規級高速介面,對於特殊應用需求進行專門設計。
A股港股
2024 年,中國汽車市場持續火熱,產銷量屢創新高。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乘用車表現尤為突出,11 月產銷量首次突破 300 萬輛,年增幅度達 15.2%。但有鑑於出口面臨壓力,當地專家建議,應及早推出 2025 年產業政策。中汽協分析認為,伴隨政策累積效應不斷顯現,各地及企業促銷活動持續發力,加之最後一個月收尾衝刺,預計,2024 年中國汽車產銷將繼續保持在 3000 萬輛以上規模,總銷量有望創歷史新高,達到 31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量可望達到 1280 萬輛。
台股新聞
汽車動力暨安全零組件大廠智伸科 (4551-TW) 公布前 11 月合併營收 70.74 億元,年增 5.94%,智伸科表示,新能源車需求正在反彈,更透露,將切入半導體事業,已配合客戶設備量產時程陸續認證完成,有望於明年加入試量產。智伸科 11 月合併營收 6.88 億元,月增 1.36%,年增 14.91%,汽車事業體目前占營收比保持在 50% 左右,智伸科表示,以目前手握訂單來看,有明顯看到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的需求反彈,中國電動車車款 (EV)、美國混動車 (HEV) 的關鍵零組件訂單將加入生產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