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一 (12 日) 報導,美中高層貿易談判在瑞士日內瓦落幕後,雙方宣布大幅削減關稅,全球市場情緒大幅回暖。市場分析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堅持強硬立場,未直接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最終成功迫使美方在關稅議題上作出實質性讓步。美方讓步 幾乎滿足中方核心訴求根據最新協議,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原先高達 145% 大幅下調至 30%,並暫停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至 10%。
台股新聞
隨著美中兩國此波貿易戰緊張氣氛的緩解,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亞洲及中國經濟學家鄧維慎認為,未來幾個月台灣的出口增長可能會放緩,主要原因是美國 GDP 和進口增長預估減緩,全球和區域增長也將放緩。此外,美國對半導體進口的第 232 條調查以及美台貿易談判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周一 (12 日) 在湖南長沙召開會議,會同多部門及六個戰略礦產資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門,共同部署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工作。會議強調,戰略礦產出口管制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加強出口全鏈條管控是關鍵。
據澳洲《ABC》報導,在全球不確定性、關稅和貿易戰的環境下,澳洲牛肉的市場需求正持續增長,甚至打破紀錄。澳洲 4 月牛肉出口量達到 超過 127,000 噸,創下 4 月份的最高紀錄。其中,最大的兩個客戶是 美國 (37,213 噸) 和中國 (21,572 噸)。
《CNBC》周五 (9 日) 報導,美國與中國即將於本周末在瑞士展開高層貿易會談,被視為兩國經貿關係「破冰」的重要契機。這場會議將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 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銜出席。
根據《CNBC》周五 (9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超過 145% 高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首批受影響的貨櫃船已陸續抵達美國洛杉磯和長灘兩大港口。根據 MarineTraffic 數據,已有 7 艘從中國出發的貨船停靠美國港口,另有 5 艘貨船即將抵達,總計超過 12,000 個貨櫃正面臨高額關稅。
A股港股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超過 100% 的關稅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立即大幅下降,但中國 4 月的出口增幅仍超過預期。具體來看,按美元計算,中國 4 月份出口額實現年率 8.1% 的增長,這一增幅顯著高於市場此前預測的 1.9%。不過,與 3 月份 12.4% 的較高增幅相比,4 月份的出口增速有所放緩,這可能部分反映了企業在 3 月為趕在關稅生效前出貨而出現的搶運效應。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1211-HK) 正悄悄向投資人釋出長期擴張藍圖。根據《路透》周四 (8 日) 引述多位知情人士報導,比亞迪目標在 2030 年前,實現其全球銷售中「一半來自中國以外市場」,意味著該公司將與豐田汽車 (Toyota) 與福斯汽車 (Volkswagen) 等傳統汽車巨頭直接競爭全球市占。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新一輪關稅行動後,歐盟準備對高達 950 億歐元 (約 1,080 億美元) 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根據《彭博》報導,歐盟執委會於周四 (8 日) 啟動磋商程序,並強調若談判破裂,將毫不猶豫採取反制。擬定報復清單 汽車與飛機首當其衝歐盟擬議的關稅清單涵蓋美國多項重要出口商品,包括波音 (BA-US) 飛機、美製汽車、汽車零組件與波本威士忌等。
美股雷達
船舶追蹤數據顯示,即使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導致美國對最大買家天然氣出口量減少,但 4 月美國天然氣液體出口量仍創下歷史新高。最近的貿易發展威脅到了美國天然氣液體 (NGL) 的出口,例如乙烷、丁烷和丙烷,這些產品用於製造塑膠和化學品以及用於取暖和烹飪。
國際政經
美國政府關稅實施前,德國工業生產在 3 月成長,工業產出較前 1 個月增長了 3%,遠超經濟學家的預期。與此同時,德國 3 月份的出口較前 1 個月增長了 1.1%,增長幅度略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1.0%。同時,進口則較 2 月份下降了 1.4%。
台股新聞
川普關稅暫停 90 天拉貨潮持續湧現!財政部統計處今 (8) 日公布 114 年 4 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4 月出口 486.6 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月減 1.8%,年增 29.9%,連續 18 個月正成長。累計 1 至 4 月出口 1,782.3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 20.6%。
大陸政經
中國將於周五 (9 日) 公佈 4 月外貿數據,但分析師已嗅到「危險訊號」。美銀證券最新報告預測,中國 4 月出口年增率將從 3 月的 12.5% 驟降至 0.5%,創下 2023 年以來最低 。其中,對美出口將成「重災區」。美銀證券最新報告預測,中國 4 月對美出口額將年減 19%,強烈逆轉 3 月年增 8.9% 的態勢,相當於對美單月出口額蒸發近五分之一。
台股新聞
台北匯市在五一勞動節後風雲變色,二個交易日來狂升達 1 元 8 角,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今 (5) 日召開臨時記者會,親上火線回應,直指是出口商拋匯力道比較強,並造成強烈心理預期,個人認為「過度波動不好」,央行基於職責有做調節,惟「央行不會去扭轉趨勢」,並再次澄清,絕對沒有海湖莊園協議這回事。
外匯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繼上週五一天暴力升值近 1 元,終場以 31.064 元作收單日勁揚 3.07%,今(5)日新台幣持續上攻以 30.910 元開出,飆漲 4.5%,升值逾 1.4 元,2 字頭再現,最高觸及 29.59 元,寫下近 3 年來高點。
台股新聞
新台幣上周五史無前例創下「一天升值超過 1 元」的紀錄,市場譁然,不過,今 (5) 日匯市開盤不到半小時再度狂飆,連破 31 元、30 元整數大關,升值超過 1.3 元,最高已來到 29.745 元,與加權指數跌逾百點脫鉤,法人分析,出口商和壽險業者恐哀鴻遍野。
台股新聞
台股上周強彈 914 點,為連 2 周反彈,為大盤轉多注入強心針,不過,新台幣在周五卻單日暴升 9.53 角創紀錄,法人提醒,匯率是兩面刃,雖有助吸引資金流入,但對出口商卻相當不利,本周匯率走勢是進一步推波助瀾台股,或是壓抑市場信心,有待觀察。
國際政經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 周五 (2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正考慮採取行動應對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對中國在芬太尼 (Fentanyl) 危機中的角色提出的批評,可能藉此為中美重啟貿易談判鋪路,作為化解對立的潛在契機。知情人士指出,中共中央政法委與公安部一級高官王小洪近日詢問中方應如何回應華府對中國芬太尼前驅物質出口的關切。
台股新聞
經濟部今(2)日公布,自 5 月 7 日起輸往美國之我國產製貨品應檢附「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財政部關務署業於同年月 25 日修正「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要求輸往美國且報單類別屬 G3、G5、D5、B8、B9 者,應於出口報單(N5203)「主管機關指定代號」欄位填報是否為我國產製者,貨物屬我國產製者,填報「YT」;非屬我國產製者填報「NT」。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 (5/1) 報導,晶片龍頭輝達 (NVDA-US) 與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近日就美國 AI 晶片對中出口限制問題爆發罕見公開衝突,彼此在言詞上劍拔弩張。輝達指控 Anthropic 藉政策打壓競爭,甚至嘲諷其提出的走私說法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