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證券
8 月最新公布的亞洲製造業 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用來判斷景氣擴張或收縮,50 以上代表擴張,50 以下代表收縮)普遍偏弱:台灣 47.9、日本 49.7、韓國 48.3,都在榮枯線之下。中國官方(NBS)PMI 49.4,呈現「官方持續收縮、民間小幅擴張」的矛盾;歐元區則回升到 50.7,久違地重返擴張。
台股新聞
8 月 27 日台股加權指數在 4 月股災後來到波段新高,然而僅隔一天,富台指結算卻收低,投資人驚覺「創高不等於全面牛市」。同時,「全村的希望」矽谷巨頭 NVIDIA 公布財報,營收毛利與訂單狀況皆超越預期,市場卻針對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投下不信任票,盤後下跌,連帶使亞洲晶片鏈承壓。
台股新聞
美國 7 月 CPI 年增 2.7%、核心 3.1%,數字完全符合預期。市場立刻把 9 月降息機率推升至 90%,美股三大指數創新高,小型股指數更跳漲 3%,帶動台股早盤強勢跟進。新光證券表示,短線的資金派對雖熱鬧,但行情能走多遠,不在於利率降多少,而在於各產業的庫存循環:是廠商把貨堆在經銷商倉庫,還是真的賣到消費者手上?哪些產業已進入補庫存+漲價期,誰還卡在去庫存?這將是接下來三個月的觀察重點。
台股新聞
自川普 4/9 的關稅震撼彈後,美國股市以極快的速度爬出人造熊市,標普 500 指數相較年初還漲了 6.8%,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步頻創歷史新高。儘管經濟數據雜訊不斷,投資人仍在貨幣週期轉折的憧憬下大舉進場:通膨趨緩使聯準會(Fed)暫停升息並醞釀降息,流動性預期轉為正面。
台股新聞
2020 年以來,全球陷入能源系統與氣候行動的兩難:一方面,氣候變遷加劇,巴黎協定目標壓力空前;另一方面,能源價格因地緣衝突(特別是俄烏戰爭)飆升,歐洲能源進口依賴暴露重大風險。在此背景下,核能重新被定位為「可負擔、低碳且穩定」的選項。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為達成 2050 淨零碳排目標,全球核能裝置容量須自 2020 年的 390 GW 增至 812 GW,占比從 10% 提高至 18%。
台股新聞
過去一談到 AI,多半想像雲端資料中心一排排伺服器與天價電費。但如今「邊緣 AI」(Edge AI)正悄悄改寫這個故事:AI 推論不再全部送到遠端,而是直接在智慧攝影機、家電、機械手臂、可穿戴裝置等終端邊緣完成,達到「低延遲」、「省頻寬」與「高隱私保護」的三重優勢。
台股新聞
過去,風險來臨時,大部分時間我們能依賴「無腦買美債」來避險。但現在,這條老路正被悄悄封死。當川普重新掀起貿易壁壘、全球資金鏈條遭去全球化重構,殖利率不再是回報,而是壓力。美債不再安全,美元也不再神聖。這是一個「資產定價公式正在重寫」的時代。新光證券表示,2025 年 4 月 7 日,川普拋出「擴大中國商品關稅」政策,美國科技股瞬間跳水,台股同步重挫 2065.87 點,資本市場陷入「人造熊市」驚魂。
台股新聞
隨著 AI (人工智慧) 應用的蓬勃發展,相較於通用處理器 (CPU、GPU),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 能提供更高的計算效能、更低的功耗與更好的成本效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尋求客製化的 AI 晶片,以提高運算效能並降低能耗,使得 ASIC 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台股新聞
美國鋼鐵關稅政策的調整與俄烏戰後重建所引發的鋼鐵需求,已成為全球鋼鐵市場的兩大主要影響因素。台灣作為亞洲重要的鋼鐵生產與出口國,正面臨來自政策變動與市場需求的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新光證券表示:美國自 2018 年起對進口鋼鐵徵收 25% 關稅,2025 年 2 月川普政府擴大關稅範圍,取消台灣等國豁免 (生效日期: 2025 年 3 月 12 日)。
台股新聞
川普的第二次總統任期剛開始,全球市場再度進入震盪模式。當初市場認為他的關稅政策只是談判工具,如今這種想法已徹底崩潰——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貿易戰,而是一場徹底改造美國經濟體質的「削骨換血」。股市的劇烈下跌,不只是市場情緒的反應,更是川普決心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