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表
台股新聞
新台幣今 (16) 日多處在升值格局,但收盤前半小時轉貶,終場收在 30.665 元,貶值 0.9 分,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值縮至 9.5 億美元。新台幣今日以 30.64 元、升值 1.6 分開出後,最高來到 30.57 元,收盤前轉貶,收在全日最低點 30.665 元,高低價差 9.5 分。
台股新聞
由於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釋出可能結束縮表的訊息,新台幣今 (15) 日多處在升值態勢,僅開盤前 15 分鐘一度轉貶,隨即反彈,終場收在 30.656 元,升值 1.05 角,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值縮至 11.81 億美元,資金流入力道轉強。新台幣今日以 30.74 元、升值 2.1 分開出後,雖一度貶至 30.78 元,最高則來到 30.563 元,全日高低價差多達 2.17 角。
外媒最新報導指出,經過數周篩選,川普政府即將從四位熱門候選人中敲定下一任聯準會 (Fed) 主席,這場全球最受矚目的央行掌門人更迭,不僅關乎貨幣政策走向,更因川普對央行獨立性的持續挑戰,引發市場對美國金融穩定的深層擔憂。英國《金融時報》周四 (9 日) 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已完成對 11 名候選人的最後一輪面試,最終名單鎖定 Fed 前理事沃許 (Kevin Warsh)、現任理事沃勒、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以及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 Rick Rieder。
今年 9 月以來,美國貨幣市場資金面持續收緊的訊號愈發清晰,因擔保隔夜融資利率 (SOFR) 與聯準會 (Fed) 基準利率的利差逼近年內高,銀行體系準備金更跌破 3 兆美元大關,創 1 月以來新低。上述兩個關鍵指標共同指向,金融體系中的過剩流動性正被快速吸收,而 Fed 大規模縮表計畫也許已走到轉折點。
美股雷達
美國聯準會 (Fed) 理事兼監管副主席鮑曼 (Michelle Bowman) 周五 (26 日) 表示,就業市場已出現脆弱跡象,Fed 應果斷採取進一步降息行動,同時將資產負債表縮減至最小規模,以保留未來政策操作的靈活度。她並強調應重回更主動管理資金市場的政策模式,避免過度依賴過去十多年建立的「充裕準備金」框架。
美股雷達
英國央行 (Bank of England, BOE) 周四 (18 日) 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 4% 不變,並放慢資產負債表縮減速度,同時釋出 11 月可能再度降息的訊號。決策顯示決策官員正努力在頑固通膨、經濟疲軟與市場穩定之間取得平衡。貨幣政策委員會 (MPC) 以 7 比 2 票數決定按兵不動,兩名委員主張調降利率 1 碼(25 個基點)。
美股雷達
花旗 (Citi) 表示,隨著美國財政部重建現金帳戶消耗了逆回購餘額,銀行準備金已開始從高位下降,回購市場壓力明顯上升,這可能促使聯準會 (Fed) 官員討論資產負債表問題。如果回購市場壓力持續,央很可能在今年底前結束資產負債表縮減。最新數據顯示,擔保隔夜融資利率 (SOFR) 本月大部分時間在準備金利率 (IORB) 之上,昨日更是高出 11 個基點,突破聯邦基金利率上限。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三 (17 日) 報導,美國聯準會 (Fed) 多項短期資金工具預計在 9 月底面臨重大考驗。市場分析師指出,隨著縮表進程推進、流動性逐步收緊,加上季末資金需求上升,Fed 設立的常設回購機制 (Standing Repo Facility, SRF) 可能首次大規模啟用,成為維繫利率穩定的重要測試。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 (16 日) 報導,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 呼籲美國聯準會 (Fed) 重新思考資產負債表操作,停止持續縮減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MBS) 的規模,甚至採取更積極的「房貸扭轉操作」(Operation Mortgage Twist),以有效壓低美國房貸利率、提振住房市場。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一(25 日)報導,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蘿根(Lorie Logan)警告,貨幣市場 9 月底可能面臨暫時壓力,但聯準會仍有空間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蘿根周一在墨西哥央行主辦會議的預備發言中表示:「我們可能在 9 月納稅日和季末前後看到一些暫時壓力。
歐亞股
綜合外媒周四 (7 日) 報導,英國央行 (英格蘭銀行 / BOE) 在 8 月利率會議中以 5 比 4 的微幅票數,決議將基準利率從 4.25% 下調至 4%,為 2022 年以來最低水準。這次決策不僅顯示內部對通膨與經濟疲軟之間的取捨日益困難,更罕見地出現史上首次「兩輪投票」才形成多數,突顯決策難度。
歐亞股
日銀 (日本央行 / BOJ(周三 (21 日) 結束兩日債市聽證會,與來自大型銀行、保險公司與資產管理機構的市場參與者進行溝通。多數意見分歧明顯,反映出對日銀後續縮減公債購買規模 (量化緊縮 / 縮表 / QT) 速度的看法不一,凸顯決策難度,也引發市場對長天期債券供需失衡的擔憂。
歐亞股
根據《彭博》周二 (20 日) 報導,儘管市場對日銀 (日本央行 / BOJ) 縮減公債購買規模的看法分歧,但日銀目前仍有望維持每季約 4,000 億日元的步調持續縮減購債,並可能在 2026 年 3 月以後持續減碼,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之路。
台股新聞
FOMC: 提前釋出「放緩縮表」壓箱寶,是挹注股債雙漲主因★貨幣政策決議: 本次利率不變 (全票通過)/ 宣布 4 月放慢縮表,每月公債 250 億→50 億 (票數 11:1)→利率決議不變符合預期,然而股債雙漲反應,認為歸咎於「放緩縮表」的鴿派資金利多效應,此為事前市場沒有廣泛預期的,因此當下反應較明顯。
美股雷達
美國紐約聯準銀行總裁、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副主席威廉斯 (John Williams) 周五 (21 日) 表示,儘管目前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聯準會 (Fed) 的貨幣政策立場是適當的,並已為應對未來變化做好準備。威廉斯指出,儘管移民、貿易和財政政策的迅速變動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但 Fed 目前的「適度限制」政策仍然符合勞動市場穩健和通膨高於目標 2% 的現實情況。
美股雷達
聯準會宣布利率政策不變,儘管預期通膨升溫,仍預測今年有兩次降息,美股主指週三 (19 日) 集體收紅。標準普爾 500 指數升超 1%,創自去年 7 月以來、聯準會決議日的最大漲幅。那斯達克也漲超 1%,創自去年 11 月 7 日 (即總統大選結束後兩天) 以來聯準會決議日的最佳單日表現。
鏈文
前言自 2022 年 6 月啟動量化緊縮(QT)以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縮減 2.1 萬億美元。然而,2025 年初的債務上限僵局與貨幣市場壓力可能促使政策調整。1 月 FOMC 會議為何顯示官員考慮了放緩或暫停 QT,而財政部 TGA 餘額開始顯著下降與隔夜逆回購工具(ONRRP) 緩衝可能在不久後耗盡(?)並加速這一進程,當下的市現正關注著 QT 結束的時機及其後續可能帶來的影響。
基金
最新 FOMC 會議紀要呼應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先前強調的「不急於降息」,透露暫停或放慢縮表的可能性,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小幅下滑 5bps 至 4.43%;另一方面,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對象,最快在 4 月上路,讓市場承壓。富達國際表示,儘管美國政策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但風險性資產的基本面仍相對積極,更看好美國股票、歐洲政府公債、美元和高收益債券。
美股雷達
素有「Fed 傳聲筒」稱號的《華爾街日報》(WSJ) 記者 Nick Timiraos 週三 (10 日) 撰文指出,聯準會 1 月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在上月會議上討論了是否放緩或暫停其近 6.8 兆美元資產組合的縮減,因為他們在未來幾個月面臨需要提高聯邦債務上限所帶來的複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