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
美股雷達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一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宣布擴大貿易黑名單管制範圍,將實體清單企業的子公司納入限制對象,以遏止企業透過子公司規避制裁。新規定將於周二正式生效,預計影響數千家全球企業,市場解讀,這是瞄準中國科技業。此舉標誌美中科技競賽進入新階段,不過同時,此舉也可能衝擊美企供應鏈並增加合規成本。
科技
中國生成式 AI 正迅猛發展,並快速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中國國家網信辦上周三 (7 月 30 日) 發布的《國家資訊發展報告(2024 年)》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有 302 款生成式 AI 服務完成備案,註冊用戶超 6 億,全年新增 238 款產品,頭部應用日活用戶突破 3000 萬。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24 日)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除非中國同意美國控制 TikTok,否則該應用程式將在美國「停擺」。川普已第三次延長字節跳動出售期限至 9 月 17 日,但談判進展仍不明朗。盧特尼克在受訪時說:「我們已經下定決心。
科技
在中美貿易問題持續引發全球關注的背景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接受《福斯商業台》專訪時就中美晶片合作與稀土博弈作出強硬表態,進一步凸顯兩國在高科技與戰略資源領域的角力。當被問到中美電話會談後是否會向中國市場出售輝達等先進晶片時,盧特尼克直接否定說:「這根本不可能。
美股雷達
美國晶片大廠輝達 (NVDA-US) 正面臨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的猛烈批評,指控其在中國上海設立新辦公室的計畫,恐有助中國取得尖端人工智慧 (AI) 技術,危及美國國家安全。這也凸顯出中美科技戰升溫下,企業跨國營運所面臨的敏感處境。根據《華爾街日報》(WSJ) 周四 (29 日) 報導,共和黨籍印第安納州參議員班克斯 (Jim Banks) 與民主黨籍麻州參議員華倫 (Elizabeth Warren) 近日聯名致函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求公司提供完整的上海辦公室設點時程與詳細計畫,並交代所有研發項目與是否獲得中國官方補貼。
港股
在美國持續收緊對中國出口高階人工智慧(AI)晶片的情況下,中國科技巨頭騰訊 (00700-HK) 與百度 (09888-HK) 在最近的收益電話會議上表示,正透過囤積 GPU 晶片、自研半導體與優化 AI 模型演算效率,努力維持在全球 AI 競賽中的競爭力。
美國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重量級企業高層周四 (8 日) 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警告,儘管美國目前在 AI 競賽中領先中國,但若要保持優勢,必須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並放寬 AI 晶片出口限制,以對抗中國在 AI 領域的迅速發展。此次聽證會由參議院商務委員會 (Commerce Committee) 召開,主席為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 (Ted Cruz),主題聚焦於美國如何調整 AI 監管政策以維持技術優勢。
國際政經
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周二 (18 日) 表示,川普政府正尋求企業和外國政府的幫助,以防止中國獲得美國晶片,並重申他認為中國 AI 新創公司 DeepSeek 不當使用了美國晶片,還警告美國若失去台灣晶片將無法製造汽車。
大陸政經
從一個小小的創業想法到領先全球的無人機製造商,再到被美國制裁 8 年仍牢牢佔據全球 70% 市場,依舊稱霸全球,大疆創新 (DJI) 創辦人汪滔的故事充滿了熱情與創新。《華爾街日報》曾形容 DJI「先進得不像一家中國企業,是全球都在追趕的中國公司!」,並指汪滔今年只有 45 歲卻只用短短七年穩佔世界第一,實在厲害到令人覺得「可怕」。
A股港股
陸媒報導,小米 (01810-HK) 即將在 2025 年推出自研手機晶片,根據小米手機負責人盧偉冰 12 月 2 日微博暗示,小米晶片或將在近期推出。報導引述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確認的消息,小米將在 2025 年正式推出自研手機 SoC 晶片,小米已經準備好將在 2025 年正式量產,只是現在還無法完全確定,究竟這顆處理器會導入到哪一款機型。
台股新聞
〈美中科技戰再升級 新晶片禁令加速半導體供應鏈重新配置〉美國近期強化對中國的晶片管制,新的晶片禁令明確規範不僅針對 AI 加速器、凡是使用 7 奈米以下製程並符合裸晶大小要求的半導體產品皆在管制之列,使得許多原依賴中國市場的科技公司不得不重新調整供應鏈,且中國企業過去透過在第三國註冊公司以繞過限制的方式將來可能被杜絕,新禁令的頒布將直接衝擊中國企業高端晶片的發展。
國際政經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馬來西亞擁有近 500 億美元稀土儲備,但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建立國內礦物供應鏈的計畫,遇到了對中國技術的需求和美國抵制的阻礙。馬來西亞去年宣布,全國有高達 1620 萬噸稀土儲量尚未開發,礦藏分布在馬來西亞半島面積最大的彭亨州、霹靂州兩州,以及北部的吉打州、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