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
美股雷達
經過 18 個月的秘密研發,OpenAI 自研 AI 晶片即將問世,並與晶片巨頭博通 (AVGO-US) 合作,計畫從 2026 年下半年起,部署總計高達 10 吉瓦(GW)的超級計算系統。消息一出,博通股價應聲大漲近 10%,OpenAI 也正式宣告自己在算力競賽中親自下場製造晶片。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正加速布局自研晶片戰略,計劃以自家開發的 Maia AI 加速器,替代部分輝達 (NVDA-US) 與超微半導體 (AMD-US) GPU,在其雲端數據中心運行人工智慧(AI) 工作負載。長期以來,微軟都依賴輝達與超微半導體供應大量 GPU,但在自研晶片領域起步較晚。
美股雷達
《路透》周三 (2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亞馬遜 (AMZN-US) 正醞釀對旗下 Fire 平板進行重大調整,計畫最早於明年推出首款搭載安卓 (Android) 作業系統的高階平板,告別十餘年來堅持的自家 Fire OS。這項代號「Kittyhawk」的專案,被視為公司策略上的重大轉折。
美國持續加強對晶片等高科技產品對中國出口的審核與限制,尤其在出口管制機制上頻繁濫用,導致中國汽車業面臨供應鏈不穩與技術獲取受阻的壓力。為應對這一挑戰,中國車廠與本土晶片企業正加速推進技術自主,積極研發與採用國產車用晶片,逐步替換以往依賴的輝達等外國晶片巨頭產品,力圖構建自主可控的汽車晶片供應鏈。
在全球科技巨頭爭相搶購輝達 GPU,擴展人工智慧(AI)算力的浪潮中,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卻選擇走上少有人走的自研晶片道路。這筆合約不僅是商業上的重大佈局,更象徵馬斯克對輝達主導的通用 AI 運算體系的「拒絕」。根據外媒報導,特斯拉已與三星簽訂長達十年、總值 165 億美元的 AI 晶片製造合約,展現馬斯克為特斯拉打造專屬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的決心。
歐亞股
韓國現代汽車集團 (Hyundai Motor) 日前宣布解散其「半導體戰略室」,該部門先前主導自駕晶片開發,是否對晶片開發策略造成影響,備受市場關注。此外,韓媒報導,現代汽車將委託三星電子批量生產其正在研發的自動駕駛晶片。現代汽車半導體戰略室成立於 2022 年,是推動內部開發汽車晶片,進而減少對外部供應商依賴的關鍵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