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
《路透》周一 (8 日) 報導,研究機構 Cox Automotive 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TSLA-US)8 月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市占率降至近 8 年來最低,首次跌破 40%,凸顯該公司在車款陳舊、競爭對手持續推新車並加大優惠下,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根據《彭博》周三 (3 日) 報導,特斯拉 (TSLA-US) 在歐洲主要電動車市場的銷售低迷持續,與區域整體需求旺盛形成鮮明對比,顯示該公司在全球成長動能面臨挑戰。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 8 月在德國的新車註冊量大減 39%,前八個月更累計下滑 56%。
瑞典汽車品牌 Volvo 正採取重大措施,將更多權力下放給其在中國的高階主管,以應對當地市場的激烈競爭並提振銷售業績。Volvo 由中國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所控制。Volvo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治理模式的調整,將使中國的在地團隊能更有效地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量身打造製造、產品和技術開發策略。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 (28 日) 報導,全球最大運動品牌 Nike(NKE-US) 計劃新一輪裁員,影響不到 1% 的公司總部員工,作為新任執行長希爾 (Elliott Hill) 重整業務、尋求重返成長的一部分。裁員規模尚未明確,但 Nike 表示,歐洲、中東與非洲 (EMEA) 地區以及旗下 Converse 業務將不受影響。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報導,蘋果上季營收創下三年來最佳成長,但股價周五 (8/1) 在盤中下跌近 3%,因投資人質疑由關稅與補貼帶動的 iPhone 銷售能否持續。截稿前,蘋果 (AAPL-US) 盤中股價下跌 2.85%,每股暫報 201.65 美元。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報導,特斯拉第二季汽車銷售持續下滑,引發投資人對其未來成長性憂慮,周四 (24 日) 美股盤前股價一度大跌逾 6%。執行長馬斯克在法說會上承認,公司恐面臨幾個「艱困季度」,而他寄望已久的自駕計程車 (Robotaxi) 服務,迄今仍未能克服監管障礙、正式營運。
台股新聞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 (24) 日指出,2025 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將達 1255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 7.4%。在先進邏輯、記憶體和技術轉型帶動下,2026 年設備銷售額可望進一步提升至 1381 億美元,年增 10%。
美股雷達
據《路透》周五 (18 日) 報導,特斯拉 (Tesla)(TSLA-US) 已任命資深資訊科技主管 Raj Jegannathan 負責銷售團隊,這家電動車製造商正面臨需求下滑的挑戰。Jegannathan 在特斯拉負責多項 IT 和資料相關業務,近期接替了離職的北美區前銷售主管 Troy Jones,後者在特斯拉任職 15 年後於本月初離開公司。
美股雷達
AirPods 曾是蘋果最暢銷的配件之一,但隨著藍牙耳機市場趨於飽和,產品更新週期短、價格壓力升高,蘋果正面臨如何維持銷售成長的挑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 最新數據,約 40% 的 iPhone 用戶配戴藍牙耳機,其中六成選擇 AirPods,相當於整體 iPhone 用戶中約四分之一。
美股雷達
《華爾街日報》(WSJ)周二 (15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SLA-US) 在銷售表現低迷之際,再傳高層出走。據悉,特斯拉北美區副總裁、負責銷售、服務與交付業務的 Troy Jones 已於近期離職,結束其在該公司長達 15 年的任職生涯。
特斯拉 (TSLA-US) 董事會周四 (10 日) 宣布,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將於 11 月 6 日舉行,並將提交股東提案以納入委託書的截止日期訂為 7 月 31 日。這項決定是在 27 位大型股東聯名施壓後作出的,他們要求公司在 7 月 13 日前確定會議日期,否則將違反德州公司法相關規定。
《彭博》報導,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今年大膽調整年度盛事「Prime Day」策略,將促銷活動從原本的兩天擴大至四天,盼藉此給消費者更多時間瀏覽龐大的優惠品項。然而首日成績卻差強人意,業界初步數據顯示銷售額大幅下滑,引發市場關注後續走勢。根據電商銷售管理公司 Momentum Commerce 提供的數據,其代表多個品牌在 Amazon 平台上的銷售額於本次 Prime Day 首日 (9 日) 較去年同期驟降 41%。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製藥大廠默沙東 (默克 / Merck) 周三 (9 日) 宣布,將以約 100 億美元收購英國肺病療法公司 Verona Pharma Plc,藉此強化旗下呼吸道治療業務,並為當家抗癌藥 Keytruda 於 2028 年專利到期後的營收挑戰預作準備。
美股雷達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周二 (2 日) 公布第二季交車量達 38.4 萬輛,雖優於市場最悲觀預期,仍較去年同期減少 14%,連續第二季出現年減,突顯該公司正面臨全球競爭加劇與政治風險交織的壓力。儘管如此,中國市場 6 月交車量首度出現年成長,為其在亞洲帶來一線曙光。
A股
《路透》調查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長期透過地方政府支持的灰色出口機制,將剛出廠、從未上路的新車註冊為「二手車」,出口至俄羅斯、中亞與中東等地區。這項手法不僅灌水汽車銷售數據,也協助中國消化國內滯銷車輛。根據調查,這些新車剛下線即被出口商購買,並在中國登記車牌,隨後標示為二手車進行出口。
科技
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周三 (4 日) 將 2025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成長預期,從先前的 4.2% 下修至 1.9%。報告中引用的主要原因在於圍繞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美國總統川普於 4 月 2 日宣佈了一系列關稅措施,這促使像蘋果 (AAPL-US) 等公司調整其供應鏈。
美股雷達
根據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公司 (IDC) 周四 (29 日) 發布的最新預測,2025 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成長預估將大幅下修,自先前預估的 2.6% 下調至僅 0.6%。IDC 指出,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與消費者支出縮手,是本次預測下修的主因。
台灣 2025 年前二月零售銷售年增率為 1.1%,略低於預期,但企業獲利預期仍有雙位數成長,消費信心尚稱穩定,即將上路的電價調漲預期對零售銷售影響不大,而製造業與非製造業 PMI/NMI 數據也持續回升,整體來說零售銷售展望維持正向,建議聚焦於表現穩健且具利基市場優勢的標的,如美妝通路與 D2C 電商平台。
根據路透周三 (26 日) 報導,印尼工業部長阿古斯 (Agus Gumiwang Kartasasmita) 宣布,蘋果 (AAPL-US) 與當局已達成興建製造工廠與研發中心等協議,很快地該公司將取得「產品原產地認證」,使 iPhone 得以販售。
美股雷達
百事公司 (PEP-US) 周二 (4 日) 公布了好壞參半的上季業績,因為北美對其零食和飲料的需求下降。該公司股價在周二盤前交易下跌不到 1%。根據 LSEG 對分析師的調查,該公司財報內容與華爾街預期比較如下:調整後每股獲利 1.96 美元,高於預期的每股 1.94 美元營收 277.8 億美元,低於預期的 278.9 億美元百事公司第 4 季淨利為 15.2 億美元,合每股 1.11 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13 億美元或每股 94 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