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伺服器





  • 台股新聞

    PCB 廠榮惠 - KY(6924-TW) 公布最新營收資訊,2025 年 9 月營收 1.21 億元,月減 7.74%,年減 21.38%,1-9 月營收 12.67 億元,年減 1.99%,榮惠 - KY 董事長劉世璘指出,目前營運表現仍受客戶供應鏈調整影響,整體趨勢並無顯著變化。






  • 2025-10-09
  • 台股新聞

    電源廠康舒 (6282-TW) 今(9)日公告 9 月營收 31.02 億元,月增 15.8%、年減 3%;第三季營收 80.7 億元,季增近 1 成、年減 4.5%;累計前 9 月營收 225.58 億元,年減 4.3%。康舒說明,9 月各部門相較去年同期,企業用電源營收佔比 40%;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主要減少為智慧電網電源產品,主要增加為伺服器電源與美國市場之資料中心電源產品。






  • 台股新聞

    PC 品牌華碩 (2357-TW) 今 (9) 日公告 9 月營收為 826 億元,受惠於伺服器、顯示卡與商用電腦業務成長,呈年月雙增,並帶動第三季來到 2003 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華碩 9 月集團營收為 826 億元,月增 31.49%、年增 33.02%;第三季集團營收 2002.81 元,季增 6.5%、年增 20.2%;累計前三季集團營收為 5359.8 億元、年增 23.8%,寫下同期新高紀錄。






  • 台股新聞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 (3260-TW) 旗下企業級儲存品牌 TRUSTA 今 (9) 日宣布與 FADU、技嘉 (2376-TW) 旗下技鋼科技 (Giga Computing) 共同宣布策略合作,三方將攜手推出專為新一代伺服器平台打造的高階企業級固態硬碟 (SSD) 解決方案。






  • 台股新聞

    仁寶 (2324-TW) 今 (9) 日公告 9 月營收 697.19 億元,第三季營收 1871.2 億元,季對季小幅成長,符合先前法說會預期。仁寶指出,PC 業務第四季仍有望成長,非 PC 業務持續推進中,預計明年開始貢獻。 仁寶 9 月營收 697.19 億元,月增 18.55%,年減 16.77%;第三季營收 1871.2 億元,季增 3.7%,年減 23.41%;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 5666.61 億元,年減 16.8%。






  • 台股新聞

    台達電 (2308-TW) 今 (9) 日公告 9 月營收 570.6 億元,單月首度破 500 億元、創歷史新高,月增 19.2%、年增 28.1%;第三季營收 1503.17 億元,同為單季新高,季增 21.1%、年增 34%。累計台達電前三季營收 3932.72 億元,年增 28.1%,也是同期最佳;營收好表現也提前反應在股價走勢上,台達電今日盤中登上千元大關,最高來到 1005 元,改寫新天價,收盤則上漲 18 元或 1.83%,收 999 元,排名晉身至台股第 25 名高價股。






  • 2025-10-08
  • 美股雷達

    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 執行長戴爾 (Michael Dell) 周二 (7 日) 表示,目前市場對運算能力的需求「極為強勁」,儘管人工智慧 (AI) 資料中心的建置最終會達到飽和,但現在完全沒有這種跡象。戴爾科技公司周二稍早在分析師會議中上修長期營收與獲利的增幅,帶動股價終場勁揚 3.5%。






  • 美股雷達

    甲骨文 (Oracle) 股價周二 (7 日) 重挫,盤中一度下跌超過 7%,主因是《The Information》報導揭露其雲端業務毛利率遠低於華爾街普遍預期,投資人擔憂公司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的獲利能力。截稿前,甲骨文 (ORCL-US) 周二盤中股價下跌 3.54%,每股暫報 281.26 美元。






  • 美股雷達

    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 周二 (7 日) 上調未來四年的財務成長目標,預估年營收將以 7% 至 9% 的速度成長,優於先前預估的 3% 至 4%;經調整後每股獲利則將年增至少 15%,幾乎是 2023 年原先估計的兩倍。






  • 2025-10-07
  • 台股新聞

    DIGITIMES 預估,2025 至 2030 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 (CAGR) 將為 5.1%,其中,今年北美大型雲端業者除大舉採購高階 AI 伺服器外,同時也未放緩通用型伺服器的採購,認為今年年增率有望優於預期。 DIGITIMES 指出,2026 年全球伺服器出貨成長速度將放緩,不過因一般企業採購復甦,可望刺激品牌商出貨;2027 年,AI 與通用型伺服器相關技術皆有顯著進展,預期 2027 年將成為伺服器出貨年增最高的一年;2028 至 2029 年伺服器出貨成長將再度減緩;2030 年在 CPO 技術全面成熟下,可望顯著降低能耗,並帶動新一波伺服器更新需求。






  •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 (大摩) 週一 (6 日) 將美光 (MU-US) 的股票評級由「持股觀望」(Equalweight) 上調至「優於大盤」(Overweight),並將目標價由 160 美元上調至 220 美元。該行指出,美光在核心 DRAM 市場的價格動能持續超出預期,顯示記憶體產業正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






  • 2025-10-03
  • 台股新聞

    股王信驊 (5274-TW) 今 (3) 日公布 9 月營收,受惠雲端需求強勁、BMC 出貨暢旺,帶動 9 月、第三季營收分別達到 8.14 億元、23.3 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連帶前三季營收超越去年全年,也改寫同期新高。信驊 9 月營收達 8.14 億元,月增 9.4%,年增 15%,第三季合併營收 23.3 億元,季增 3.72%,年增 17.3%,累計前三季營收 66.42 億元,年增 52.48%,已超越去年全年。






  • 2025-09-30
  • 台股新聞

    華擎 (3515-TW) 旗下興櫃伺服器廠永擎 (7741-TW) 今 (30) 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許隆倫表示,通用型及 AI 伺服器能見度均到年底,對明年整體展望屬中性偏上;永擎今年上半年營收 108.75 億元,年增 3.3 倍;稅後純益 4 億元,年增近 1.5 倍,每股純益 6.63 元。






  • 台股新聞

    教師節連假後開市,台股今(30)日開高走高,台積電、記憶體、Ai 族群走強,以及 PCB 族群買氣回籠,指數漲逾 300 點,站上 10 日線,一度進逼 26000 點大關,不過台積電最後一盤爆出 1.32 萬張大量,股價從 1320 元摜壓至 1305 元作收,大盤指數漲點收斂至 240.22 點,以 25820.54 點作收,勉強站上 10 日線,成交量 4285.19 億元。






  • 2025-09-26
  • 台股新聞

    板卡廠華擎 (3515-TW) 今 (26) 日公告釋出子公司東擎科技 1501 張股票,每股價格 184 元,取得 2.76 億元資金,為東擎登錄興櫃鋪路;隨著子公司永擎 (7711-TW) 從興櫃轉為上市流程,將擴大華擎事業版圖。東擎去年稅後盈餘 2.07 億元,以目前股本 6.4 億元計算,每股盈餘 3.23 元。






  • 2025-09-25
  • 港股

    為期三天的阿里巴巴 (09988-HK) 雲棲大會周三 (24 日) 正式登場,執行長吳泳銘向全球揭示 AI 時代阿里雲的核心戰略路徑。一方面,通義千問大模型將堅定走開源開放路線,全力打造「AI 時代的 Android」,另一方面,構建作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 AI 雲,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






  • 2025-09-24
  • 台股新聞

    伺服器機殼廠勤誠 (8210-TW) 今 (24) 日宣布,捐贈市值超過 200 萬元的光學成形分析系統與相關設備給高科大金屬產品開發技術研發中心,持續深化雙方合作。勤誠指出,該系統主要應用在伺服器機殼與機構件,強化科學化開模能力、提升模具設計效率與製造品質,並可加速人才培育與產業創新。






  • 台股新聞

    代工廠仁寶 (2324-TW) 近日傳出拿下戴爾 (DELL-US) 伺服器訂單,且規模達千億元等級,且最快下半年交貨,雖公司未直接證實消息,不過仍激勵仁寶今 (24) 日價量齊揚,亮燈漲停鎖住 34.5 元,成交爆量超過 11 萬張。 仁寶早盤以 32.1 元開高走高,盤中攻上漲停鎖住 34.5 元,一舉站上年線,排隊委買單超過 5 萬張,成交則爆大量超過 11 萬張,成交量暫居上市公司第三名。






  • 2025-09-23
  • 台股新聞

    頻率元件龍頭廠晶技 (3042-TW)8 月 5 日執行的自市場買回 3000 張庫藏股用於轉讓給員工措施,在今 (23) 日提前買齊,平均每股買回價格爲 88.01 元,今天晶技收盤價報 93 元。晶技股價在執行買回庫藏股期間,由 8 月 4 日收盤的 87.1 元至今天以 93 元作收,股價漲幅爲 6.77%。






  • 專家觀點

    隨著市場逐步消化利空,台股迎來五大利多。首先,資金動能的支撐不容忽視。聯準會在今年仍有兩次降息的可能,寬鬆的資金環境為股市提供了續航力。其次,蘋果新機帶來的意外驚喜也成為推力。過去 iPhone 新品常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但今年 iPhone 17 預購表現卻超乎市場預期,為電子產業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