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
美股雷達
路透報導,最近從華盛頓回到澳洲的企業高層透露,美國政府已經提案收購澳洲關鍵礦產公司的股權,目的在建立關鍵礦產的替代供應鏈,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中國是大部分關鍵礦產的主要生產國,近來透管制稀土和相關材料出口,以回擊川普政府的關稅。中國此舉嚴重打擊歐美的汽車製造商。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1 日) 報導,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警告,美國核電廠未來十年面臨鈾供應短缺,缺口預計達 1.84 億磅,相當於三年消耗量。美國核反應爐超過九成的鈾仰賴進口,俄羅斯去年仍是最大供應國。由於鈾價飆漲,高成本迫使電廠延後採購決策,電廠去年簽訂的交付合約減少。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三 (1 日) 報導,美國 9 月製造業指數小幅回升但仍低迷,供應管理協會 (ISM) 製造業指數上升 0.4 點至 49.1,連續第 7 個月低於 50 榮枯線,進一步顯示製造業缺乏動能。美國 9 月 ISM 製造業指數細項:新訂單指數報 48.9,前值 51.4 生產指數報 51.0,前值 47.8 僱傭指數報 45.3,前值 43.8 供應商交貨指數報 52.6,前值 51.3 存貨指數報 47.7,前值 49.4 客戶端存貨指數報 43.7,前值 44.6 價格指數報 61.9,前值 63.7 未完成訂單指數報 46.2,前值 44.7 出口訂單指數報 43.0,前值 47.6 原物料進口指數報 44.7,前值 46.0 圖:ISM新訂單轉弱、生產回升 價格壓力緩解ISM 報告顯示,新訂單指數在上月短暫擴張後重返收縮區間,下滑至 48.9。
雜誌
蘋果 iPhone 17 規格升級與定價策略成功帶動換機潮,帶動蘋果股價創波段高。在蘋果緊急要求增產下,可望同步帶旺台股供應鏈營運表現。【文/吳旻蓁】今年秋天,蘋果推出的 iPhone 17 再度成為全球焦點。從預購啟動到正式開賣,市場的熱度遠超過先前外界預期,不論是在北美、歐洲,還是在亞洲市場,iPhone 17 系列都展現強勁的買氣,尤其中國、台灣與印度等地的蘋果專賣店,門口再現排隊人龍,而台灣三大電信業者的預購名額也在短短幾分鐘內被一掃而空。
美股雷達
蘋果在印度的 iPhone 供應鏈於短短五年內快速成長,已創造約 35 萬個就業機會,成為該國製造業的重要推力。據《經濟時報》援引印度政府官員說法,蘋果目前已與近 45 家印度企業建立合作,其中約 12 萬個為直接就業機會。印度的 iPhone 生產自 2020 年啟動,受惠於當年推出的「生產連結補助計畫」(PLI),在獎勵機制推動下,蘋果迅速擴大在地產能。
美股雷達
根據《華爾街日報》周一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宣布擴大貿易黑名單管制範圍,將實體清單企業的子公司納入限制對象,以遏止企業透過子公司規避制裁。新規定將於周二正式生效,預計影響數千家全球企業,市場解讀,這是瞄準中國科技業。此舉標誌美中科技競賽進入新階段,不過同時,此舉也可能衝擊美企供應鏈並增加合規成本。
國際政經
美國正要求台灣將部分投資和晶片生產轉移至美國,以確保在美國國內製造需求一半的晶片,也就是要和台灣「五五分」晶片生產。此舉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深遠影響。根據《彭博》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強調,這是有效應對中國對台灣可能發動侵略威脅的唯一途徑。
美股雷達
據中國《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報導,美國政府近日完成一份研究,發現近三分之二(66%)的美國進口產品使用了來自中國的成熟製成晶片。對此,美方表現出高度焦慮,認為中國晶片企業的發展,不僅可能侵占美國晶片企業的市場和就業機會,更可能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掌握更多籌碼,影響美國的產業安全。
國際政經
隨著中歐北極航線的開通,中國經由北極航道至英國菲力斯杜港的航程縮短至 18 天,相較於傳統經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縮短了約 22 天。此航線的首航已經引發業界關注,對海運時效及物流安排帶來新的參考依據。以往,中國跨境電商為了趕上歐洲聖誕旺季,需要提前兩個月備貨,一旦市場需求出現變化,容易造成庫存積壓。
美股雷達
根據外媒周五 (26 日) 報導,美國重型卡車銷售正以罕見速度下滑,引發經濟學家警戒,憂心這項與經濟周期高度相關的指標,可能再度釋出經濟降溫甚至衰退的訊號。銷售跌至新冠疫情以來低點根據最新數據,8 月美國重型卡車銷售減少 2 萬輛,折合年率僅 42.2 萬輛,創 2022 年 1 月以來新低。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社群媒體「Truth Social」宣布,10 月 1 日起將對多項進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對「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課徵 100% 關稅。不過,由於新措施設有豁免條款,且跨國藥廠多已在美設廠或計劃建廠,市場普遍認為實際衝擊有限。
美股雷達
據《華爾街日報》周三 (24 日) 報導,全球最大港口營運商之一杜拜環球港務 (DP World) 執行長 Sultan Ahmed bin Sulayem 表示,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和關稅干擾貿易流向,但貿易本身具有韌性。bin Sulayem 在杜拜傑貝阿里自貿區工作,這個繁榮的貿易樞紐連接亞洲、非洲、歐洲和美國市場。
科技
人工智慧 (AI) 熱潮推動 OpenAI 提出龐大的「星際之門」(Stargate)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在未來十年投入數千億美元打造資料中心與運算能力。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近日宣布,與輝達 (NVDA-US)、軟銀、甲骨文(ORCL-US) 等合作的規模已遠超初版構想。
國際政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三 (24 日) 表示,美國在與中國談判時並非毫無籌碼,包括飛機引擎與零組件、特定化學品及塑膠、矽材料原料等關鍵產品,都是中國依賴美國的領域。貝森特在接受《福斯商業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 的《Mornings with Maria》節目訪談時指出,中國的稀土礦物仍持續出口,但美國則在積極鞏固其他戰略性商品的供應鏈。
美股雷達
路透獨家報導,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在尋求入股 Lithium Americas(LAC-US),持股比率最高可達 10%,同時重新談判該公司與通用汽車 (GM-US) 合資企業向美國能源部取得的 22.6 億美元貸款條款,以用於 Thacker Pass 鋰礦計畫。
港股
香港股市周一 (22 日) 回吐上周因聯準會 (Fed) 降息帶動的部分漲幅,恒生指數(HSI) 下跌 0.76% 至 26344.14 點,恒生科技指數 (HSTECH) 下跌 0.58%,國企指數亦收低 1.07%,紅籌指數收黑 1.49%,主要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五 (19 日) 的通話未帶給市場多大的提振作用。
科技
近期,AI 眼鏡熱度持續攀升,成為科技界焦點,眾多大型玩家紛紛湧入,據傳 Open AI 正考慮開發智慧眼鏡等產品,中國星紀魅族幾天前也推出旗下首款 AI 拍攝眼鏡,正式進軍該領域,而與此同時,相關產業鏈企業也密集揭露相關業務進展。AI 眼鏡被業內人士視為有望成為繼智慧手機之後最重要的個人移動入口,按功能可分為 AI 音頻眼鏡、AI 拍攝眼鏡、AI 顯示眼鏡 (AI+AR)。
美股雷達
《CNBC》報導,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周五 (19 日) 在紐約第五大道門市表示,iPhone 機型漲價與川普關稅無關,並透露公司已調整供應鏈,從印度、越南等低關稅國家進口 iPhone 到美國。庫克指出:「價格中完全沒有因關稅而調漲,這點要完全釐清。
歐亞股
據《路透》16 日 (周二) 報導,知名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 (Jaguar Land Rover) 遭遇嚴重網路攻擊,9 月初被迫關閉資訊系統後,停產時間預計已延長至 9 月 24 日,英國工廠停工時間超過 3 周。該公司週二通知 3.3 萬名員工暫時留在家中,旗下 3 座英國工廠平時日產約 1,000 輛汽車。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三 (17 日) 報導,DHL Global Forwarding 執行長 Tim Robertson 表示,這是他見過最不尋常的出貨旺季,受貿易戰影響,中美航線貨量大減 20%,公司將增聘 200 多名關務專員因應貿易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