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副部長文慎鶴周三 (22 日) 表示,由於全球人工智慧 (AI) 市場不斷擴大,對先進半導體的需求日益增長,南韓晶片出口額預計將在 2025 年連續第二年創下歷史新高。文慎鶴在第 18 屆半導體日活動上指出,今年南韓半導體出口額有望超越 1650 億美元。
據《Oilprice》報導,儘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電池產業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強勁的海外需求,出口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儲能聯盟的報告,2025 年上半年,中國電池儲能企業共獲得約 200 份海外訂單,總容量達 186 吉瓦時 (GWh),較去年同期激增超過 220%。
據路透 20 日報導,一個由甲骨文 (ORCL-US)、亞馬遜 (AMZN-US) 和埃克森美孚 (XOM-US) 等美國公司組成的遊說團體正在敦促美國政府立即暫停一項對中國的貿易規則。該團體稱,穿透性規則導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出口活動受阻,並將促使中國等國家把美企從其供應鏈中剔除。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二 (21 日) 報導,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警告,荷蘭政府接管中資半導體公司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的舉動,已「嚴重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並敦促荷方儘速解決問題。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會談紀要,王文濤近日與荷蘭經濟事務部長卡雷曼斯 (Vincent Karremans) 通話,表達強烈關切,指此舉已對中歐經貿合作與全球產業鏈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21 日) 表示,預期即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會晤將有助於達成「良好的貿易協議」,但他同時也承認這場備受矚目的峰會仍有可能不會舉行。川普在白宮玫瑰園與共和黨議員共進午餐時表示:「我與習主席的關係非常好,我相信我們能達成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周一 (20 日) 在白宮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 (Anthony Albanese) 簽署協議,強化兩國在關鍵礦物與稀土供應鏈方面的合作,藉此降低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川普表示,雙方經過四、五個月談判,終於達成協議,「一年後我們將擁有足夠多的關鍵礦物與稀土,多到不知道怎麼用。
大陸政經
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磁鐵 9 月份出口下滑,終止連續 3 個月的增長,再次引發外界擔憂,做為全球最大供應國,中國可能在貿易談判中利用其對關鍵零組件的主導地位。這些磁鐵是美國國防公司及從汽車到智慧手機等產品製造商的關鍵組件。海關周一 (20 日) 公布,9 月份稀土磁鐵出貨量為 5774 噸,較 8 月份創下的 7 個月高點(6146 噸)下降了 6.1%。
大陸政經
儘管有強勁的出口支撐,中國經濟仍出現過去 1 年中最疲軟的增長速度,但當局表示,經濟仍有望達成今年的擴張目標。國家統計局周一 (20 日) 公布,第 3 季 GDP 較去年同期增長 4.8%,略微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國家統計局表示,前 3 季的增長為實現全年約 5% 的增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政經
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近期延續反彈行情,美西、美東航線運價領漲。上海航運交易所上周五 (17 日) 發布數據顯示,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報 1310.32 點,較上期上漲 12.9%,其中,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達 1936 美元 / FEU、2,853 美元 / FEU,周漲幅高達 31.9%、16.4%,成為拉動指數上行的核心動力。
國際政經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國希望透過稀土管控來對抗美國的科技壁壘,但其長臂管轄機制仍處於初步階段,執行過程可能需要反覆磨合。在戰術層面上,中美經由磋商有機會緩和局勢;但從戰略角度來看,雙方在科技領域的競爭與對抗仍將持續加深。近期,中國宣布自 12 月 1 日起收緊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境外生產的任何含中國原產稀土且價值比例達 0.1% 以上的產品,必須申請出口許可。
國際政經
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之際,中國官員近期前往華盛頓,試圖緩解國際社會對中國驟然升級稀土出口管控的擔憂,並軟化外界反彈。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代表團在本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的邊會中,向各國官員表示,收緊稀土出口管制不會損害正常的貿易往來。
國際政經
隨著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的新管制措施,美國稀土公司表示,他們最擔心的情況是中國可能會將鈰、鑭、釹、鏷等「大宗稀土」的價格壓至極低,同時完全切斷對鏑、鋱等「稀有稀土」的出口。美國稀土公司 American Element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西爾弗(Michael Silver)表示,這些元素不僅極度稀缺,而且在精確制導、雷射武器等軍事系統中不可替代。
台股新聞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 (17) 日公布台灣經濟成長率 (GDP) 最新預估值達 5.45%,成長模式呈現「內外皆溫」,其中,內需貢獻 2.50 個百分點,而國外淨輸出揮別去年負貢獻,轉為正貢獻 2.95 個百分點。中經院預估,在對等關稅緩衝期帶動的提前拉貨效應,以及 AI 科技熱潮推升全球對半導體需求下,上半年我國 GDP 高達 6.75%,其中第二季更達 8.01%。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四 (16 日) 報導,中國宣布對稀土供應鏈實施前所未見的出口管制,引發國際市場震盪。本周在華府舉行的全球經濟領袖會議中,稀土議題成為焦點,美國總統川普趁勢重建外交同盟,與多國協調應對北京的最新動作。分析指出,這場「稀土震撼」可能成為川普修復被關稅戰撕裂的盟友關係、重新掌握國際話語權的契機。
國際政經
政府官員周三(15 日)表示,七國集團(G7)財長將考慮作出聯合回應,以阻止中國計劃控制全球稀土供應的措施。據《彭博》報導,德國財政部長 Lars Klingbeil 告訴記者,G7 會議將討論共同方針,以針對性措施應對中國的行動,同時提醒各方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反噬國內經濟的舉措。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三 (15 日) 表示,儘管近期美股波動劇烈,美國在對中貿易談判中的強硬立場不會因此改變,強調政策決策將以國家經濟利益為優先,而非股市表現。貝森特在《CNBC》於華盛頓舉行的「投資美國論壇」(Invest in America Forum) 上接受專訪時指出:「我們不會因為股市下跌就選擇談判,也不會因市場波動而退縮。
大陸政經
根據《彭博》周三 (15 日) 報導,就在美國總統川普威脅進一步限制中國取得先進科技的幾天後,華為 (Huawei) 旗下與關聯企業本周於深圳半導體展會上集體亮相,展示涵蓋軟體、晶片製程設備等多項產品,展現中國在晶片領域追趕美國的決心。受到國家支持的深圳新凱來科技 (Shenzhen SiCarrier Technology) 是參展焦點之一。
歐亞股
根據《彭博》報導,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 (ASML-US) 財務長達森 (Roger Dassen) 周三 (15 日) 表示,公司已「充分準備」應對中國最新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即使其對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的影響仍難以評估。中國上周宣布的新規定指出,未來境外企業若出口含有任何微量、源自中國的特定稀土元素產品,須事先獲得北京當局批准。
台股新聞
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今 (15) 日赴立院財委會備詢時指出,由於 AI 需求持續熱絡,近期出口暢旺,下半年經濟成長表現優於原先預期,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 (GDP) 應有點低估,有望超過 4.5%。主計總處於 8 月公布的 GDP 預測值為 4.45%,陳淑姿認為,目前看來有點低估,一般更認為趨近 5%,看目前台灣經濟環境處於穩定狀態。
A股
近日,中國聞泰科技 (600745-CN) 子公司安世半導體遭荷蘭政府「凍結」並接管,引發中歐輿論高度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彭博》分析指出,此事件背後可能存在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與威脅。荷蘭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企業法庭近期披露文件顯示,今年 6 月,美國政府曾告知荷蘭外交部,將調整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並明確指出,被列入清單的企業若控股超過 50% 的子公司,也將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