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
港股
港股主要指數周五 (24 日) 回升,恒生指數收漲 1.86%,報 20066.19 點,重回 2 萬點上方;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更為顯著,上漲 3.15%,收 4657 點。盤面上,科技類股表現突出,小米集團股價大漲 6.81%,盤中更創下歷史新高, 嗶哩嗶哩也上漲超過 3%。
港股
香港股市周四 (23 日) 開高走低,早盤雖有輕微反彈,但隨後賣壓湧現,午後跌勢加劇。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收盤下跌 0.4%,報 19700.56 點。恒生科技指數跌幅更達 1.43%,報 4585 點。盤面上,科技板塊表現疲軟,多數個股下跌。
A股港股
中國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近期六個部門聯合發表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旨在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以穩定股市並提升專業機構投資者的權益投資比例。《方案》由中國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理總局聯合印發,制定背景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於「穩住股市、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以及「推動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三年以上長週期考核機制,提高權益投資比重” 的重要決策部署。
港股
港股周一 (20 日) 延續漲勢,恒生指數連五日上漲,重返 20000 點關口。市場情緒回暖,投資人開始關注春季行情的機會。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 1.75%,報 19925.81 點,恒生科技指數漲 2.59%,收 4595 點。盤面上,科技股集體走強,帶領盤勢高飛,其中,京東大漲逾 7%,美團漲超 5%,阿里巴巴漲超 4%。
大陸政經
中國大陸將在周五 (17 日) 公布去年 GDP 數據,市場高度關注能否達成官方設定的 5% 左右目標,但專家最新指出,由於北京承諾的刺激措施尚未真正發揮作用,中國經濟還未出現投資者期待的轉變。自去年 9 月底以來,中國決策官員下調利率並宣布大規模刺激計畫,但備受期待的財政支持措施細節恐要到 3 月 4 日登場的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時才會公布。
歐亞股
由於擔憂美國準總統川普的關稅 2.0 政策,加上美元跟美債殖利率走升,新興市場股票正持續遭到投資人拋售。自去年 10 月觸及兩年半高點以來,MSCI 新興市場指數已下跌逾一成。追蹤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市場約 7.6 兆美元規模股票的 MSCI 新興亞洲指數,自去年 10 月 2 日創下兩年半高點以來已下跌逾 10%,已開發市場同期則持平表現。
港股
港股周二 (14 日) 主要指數大漲上漲,恒生指數上漲 1.83%,收 19219.78 點,恒生科技指數上漲 3.08%,收 4352 點。科技股普漲,進一步帶動大盤揚升。盤面上,科網股普遍上漲,京東、美團漲超 5%,小米、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漲超 2%,中資券商股漲幅居前,內房股也全線反彈。
大陸政經
中國證監會周一 (13 日) 召開 2025 年系統工作會議,總結 2024 年工作,深入推進巡視整改,研究部署 2025 年重點工作。會議認為,2024 年,證監會系統統籌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強本強基、嚴監嚴管,資本市場呈現出積極而深刻的變化。
港股
港股周五 (10 日) 走跌,恒生指數收盤下跌 0.92%,報 19064.029 點,創三個半月新低,連續五日下跌近 700 點。國企指數跌 1.16%,恒生科技指數跌 1.18%。由於經濟數據疲弱,市場缺乏針對消費內需的重要刺激措施,加上中美關係緊張等外部不確定性,市場情緒低迷,投資者觀望氣氛濃厚。
港股
港股周四 (9 日) 主要指數漲跌互見,恒生指數下跌 0.2%,收 19240.89 點,恒生科技指數上漲 0.1%,國企指數下跌 0.17%。市場情緒受到通膨數據低迷的影響,投資者對經濟復甦的步伐感到擔憂。盤面上,科網股走勢分化,小米漲近 3%,網易漲超 2%,美團、京東、百度跌超 1%;半導體概念股漲幅居前,食品股集體高漲。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四 (9 日) 收盤漲跌不一,上證指數(SSEC) 量縮小跌,繼續守穩 3200 點大關,深證成指 (SZI) 則小漲作收,一度重返萬點,因最新數據顯示,儘管北京當局推出新的消費刺激措施但通縮壓力依然存在。滬指周四收低 0.58% 至 3211.39 點,深證成指則收高 0.32% 至 9976 點,創業板指亦收漲 0.11% 至 2010.66 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 1.11 兆人民幣,較上個交易日減少 1310 億人民幣。
港股
港股主要指數周三 (8 日) 集體收跌。恒生指數下跌 0.86%,收於 19279.84 點;恒生科技指數下跌 1.09%;國企指數下跌 0.84%。恒指盤中一度下挫 1.7%,至約 3 個月低位附近。科技股方面,科網股多數下行,小米跌 3.95%,騰訊跌 2.74%,快手跌 1.48%。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三 (8 日) 收盤漲跌互見,上證指數(SSEC) 午後從早盤 1.7% 跌幅急拉翻紅,守穩 3200 點大關,專家認為今日午後反攻一方面有撐住大盤信心之意,另一方面也跟中國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發布新一輪刺激內需政策有關。
港股
港股主要指數周一 (6 日) 高開低走,截至收盤,恒生指數下跌 0.36%,收於 19688.29 點。恒生科技指數下跌 0.18%,報 4395 點。盤面上,科技股漲跌互見,京東漲超 1%,網易、小米跟漲,美團跌近 2%,騰訊跌超 1%。房地產股跌幅居前,融創中國跌超 14%。
A股港股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改委) 周五 (3 日) 宣布了幾項經濟利好政策,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以下是主要政策:擴大內需: 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包括擴大「以舊換新」政策範圍至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數碼產品,並提供購新補貼。
港股
港股周五 (3 日) 主要指數集體收漲。恒生指數收漲 0.7%,報 19,760.27 點,恒生科技指數收漲 1.05%,國企指數漲 0.97%。 盤面上,科網普漲,小米大漲逾 6%,盤中股價創歷史新高,美團 - W 漲超 2%,阿里巴巴、京東漲超 1%。
港股
港股 2025 年迎來開門黑,恒生指數周四 (2 日) 大跌 2.18%,跌破 2 萬點大關,收報 19623 點。恒生科技指數和國企指數也分別下跌了 2.47%2.73%。市場情緒低落,大市成交 1647.8 億港元。科技股、金融股和半導體股領跌大盤。
大陸房市
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 (02007-HK) 董事局主席楊惠妍和總裁莫斌周二 (2024 年 12 月 31 日) 在新年致辭中表示,去年全年累計交付房屋約 38 萬套,近兩年累計交付近 1 百萬套房屋交付量位居行業前列。據悉,碧桂園 2023 年累計交付房屋超 60 萬套。
港股
2024 年港股封關日,恒生指數收漲 0.09%,穩守兩萬點大關,全年累計漲幅超過 17%,終止了連續四年的下跌走勢。恒指周二 (31 日) 漲 18.53 點,漲幅 0.09%,收報 20059.95 點。恒生科技指數跌 32.49 點,收報 4468.11 點,跌幅 0.72%。
A股港股
港股主要指數周一 (30 日) 收跌,恒生指數跌 0.24%,報 20041.42 點,恒生科技指數跌 0.84%,收 4508 點。盤面上,科網股多數下跌,科網股多數下跌,百度、網易、京東跌超 1%,小米集團逆勢漲近 1%,半導體概念股強勢上漲,中芯國際漲超 6%;訊飛醫療科技首掛收漲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