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據《CNN》周日 (9 日) 報導,對於致力於推動法國更具商業友善環境的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來說,歐洲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這樣的忽視可能讓歐盟付出高昂代價。馬克宏在上周四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並未參與當前這場競賽。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將宣布對所有鋼鐵和鋁製品進口課徵 25% 的關稅,此舉引發股市震盪,尤其是對歐洲和亞洲鋼鐵製造商周一 (10 日) 的股價造成下行壓力。川普表示,這項新關稅將與現有的金屬關稅並行,並且很快會針對進口美國商品的國家加徵對等關稅。此舉可能會引發多方面的貿易戰,尤其是歐盟已經表示可能會進行報復。
歐亞股
根據路透周五 (7 日) 報導,歐洲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 (Volkswagen) 旗下西班牙子公司喜悅 (SEAT) 執行長 Wayne Griffiths 警告,若歐盟在 3 月底之前不調整對中國製電動車的高額關稅,將不得不減產並裁員約 1,500 人。
基金
台股開春震盪,來自中國的 AI 團隊釋出最新的 AI 模型「Deepseek R1」讓市場震驚,加上貿易戰影響投資氣氛,電子指數受半導體類股重挫拖累,直接慣破月線與季線,加權指數也因而回測半年線,儘管目前市場看法普遍悲觀,但長期而言 AI 技術想要實現大規模應用,必須通過創新來降低成本,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對於 AI 產業絕對是正面助益。
美股雷達
據《MarketWatch》報導,特斯拉 (TSLA-US) 在歐洲的銷售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在德國和法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VDA) 的報告顯示,特斯拉 1 月份的新車註冊量大幅下降了 60%。這是在德國銷量超過 1000 輛的汽車製造商中,降幅最大的一次。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2/5)野村腳勤觀點:DeepSeek 可望推升算力總需求DeepSeek 以高效、低成本的 AI 模型震驚全球,讓全世界看到了另一條發展 AI 的路徑,但有趣的是,DeepSeek 在爆紅之後一度因使用者過多,導致系統癱瘓無法使用,這其實也反應了:即便可用更少的運算資源來訓練 AI 模型,但當軟體實際運作並執行時,仍需要大量的伺服器能力支撐,這也是為什麼大力投資資本支出和基礎設施仍重要,並且長期而言發展 AI 的成本降低,將有利於小公司或資源貧乏的國家加入 AI 戰局,將提升整體 AI 晶片的需求 (包括加速開發 ASIC、提升二線 GPU 需求),AI 硬體股還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美股雷達
據《券商中國》,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 (TSLA-US) 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量全面下滑。 特斯拉 1 月在歐盟第二大電動車市場法國的新車註冊量僅 1,141 輛,較去年同期暴跌 63%。在瑞典和挪威的銷量也出現暴跌,特斯拉 1 月在瑞典共註冊了 405 輛新車,較去年同期大跌 44%,在挪威的註冊量較去年同期下跌 38% 至 689 輛。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22)野村腳勤觀點:人型機器人題材值得關注隨著開發中國家人口老化、薪資高漲,人型機器人的趨勢非常明確,像是特斯拉 Optimus、輝達 Figure 01/02 都已逐步投入產線生產訓練,造價 5-6 萬美元也更具競爭力。
歐亞股
高盛研究團隊本周發布報告,針對川普 2.0 可能的關稅政策做出預測。高盛認為,川普不會在上任的前兩天就迅速課徵關稅,預計把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的關稅稅率平均提高 20%,但非消費品的稅率可能高達 60%。川普在就職首日也未馬上提高關稅,僅表示計畫在 2 月 1 日之前,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實施高達 25% 的關稅,符合高盛的預測。
國際政經
彭博周五 (17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歐盟目前正討論是否撤回對中國的敏感貿易調查,該調查涉及中國對立陶宛的所謂經濟脅迫行為。此舉已引發華府的不滿,因為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視此為對北京政府的妥協,並可能強化其對歐盟軟弱立場的看法。據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已表明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而歐盟若選擇停止此案,將加深其團隊對歐洲處理與中國關係的擔憂。
歐亞股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將於下周一 (20 日) 就職,圍繞在他上任話題最熱門的就屬關稅政策。彭博報導指出,銀行家正趕在川普就職典禮前完成融資交易,貸款機構向借款人提出大量問題並開始降低風險。隨著川普下周就職典禮鄰近,一些潛在受關稅威脅的歐洲企業加快借款計畫,以便趕在任何懲罰性措施之前採取行動。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15)野村腳勤觀點:GB200 出貨還要再等等GB200 大量出貨時間屢次遞延,從 3Q24 一路遞延至 2Q25,結果就是全年出貨量可能低於預期,最樂觀時估計有 5 萬櫃以上,而現在可能降至 2-3 萬櫃,即便是下一代 GB300 也還有數個關鍵規格升級並需要開發時間,4Q25-1Q26 是較有可能出貨的時間,這也就是說,今年或許將面臨數季的出貨空窗期,也是因為這樣,現階段市場信心不足,在沒看到大量出貨證據前,相關利空傳言就容易被放大解讀,比如 CSP 客戶砍單、ASIC 取代輝達晶片等,但至少以現況來看,出貨問題主要是供應端而非需求端,尤其是在先進製程極為稀缺的情況下,除非 GB200 再度發生數次延期,否則輝達短期內砍單的機率不高,短期內對台灣供應鏈廠商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基金
川普重返白宮,並以「美國優先」的姿態重新定義全球經濟規則。渣打 CIO 今 (14) 日發表 2025 全球投資展望表示,美國經濟基礎相對強勁,達成「軟著陸」或「不著陸」的機率預估為 85%,衰退可能性僅 15%。渣打 CIO 認為儘管美股具吸引力,投資者仍應維持跨區域的多元化配置,債券仍是投資組合的核心。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8)野村腳勤觀點:全球化時代告終,大美國時代來臨新冠疫情封城導致全球面臨供應鏈斷鏈的巨大風險,背後的代價是世界各國都難以承受的,尤其是美國這樣全球最大經濟體,生產成本上升、消費疲軟,供給面與需求面都受到了衝擊,因此無論是貿易戰、關稅壁壘,甚至是川普減稅新政,目的都是引導資金重回美國,使美國再次成為最大的資源分配者,而從疫情後股市表現來看,各國之間也出現了明顯差異:美國陣營一路向上,非美陣營一路躺平;未來 3-5 年市場主流將圍繞 MAGA,美國陣營應該仍是最大贏家,台灣供應鏈與美國合作關係密切,想必不會缺席。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8 日) 報導,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表示,其目標是在上任後不再在美國建立新的風力發電機,歐洲大型風力發電公司股價應聲下跌。丹麥渦輪機製造商 Vestas Wind Systems A/S 的股價周三下跌 5.3%,而離岸風電開發商 Orsted A/S 的股價挫逾 5%,創一年多來新低。
國際政經
由於政府對電動車政策迥異,使英國超越德國,躍升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德國汽車管理公布最新數據,2024 年德國電動車註冊量下降了逾四分之一,至 38.06 萬輛,同期英國的電動車註冊量激增了 21%,達到 38.2 萬輛,創下年度新高。英國電動車銷量大漲與政策有關。
能源
根據彭博周一 (6 日) 報導,由於歐洲寒冷天氣增加供暖需求,天然氣儲備消耗速度比過去 7 年來任何時候都還要快,而且該區本周氣溫可能再下探。高盛分析師警告,相比過境運輸中斷,天然氣庫存因寒流快速消耗,價格面臨「重大上漲風險」。歐元區的天然氣庫存輛目前略高於 70%,雖然低於去年同期的 86%,不過尚未出現立即的短缺風險,然而飛快的消耗速度可能在下一個供暖季節之前面臨挑戰,而且還可能影響價格。
歐亞股
歐洲債市周五 (27 日) 下跌,12 月交投清淡加劇市場跌勢,也延續本月的快速拋售步調,因交易員押注全球主要央行降息沒有預料中的激進。聖誕假期後的交易日,10 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一度上漲 7 個基點至 2.40%,觸及去年 11 月底以來新高;美國公債表現優異,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僅上漲 3 個基點至 4.61%。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4/12/25)野村腳勤觀點:FED 縮減降息幅度,台股不必負面解讀無論聯準會上修通膨預期,到底是不是因為把川普關稅也考慮進去,但對於股市而言,最重要還是要回歸企業獲利成長率,這次聯準會很明顯上修 2024 年 GDP 預測值至 2.5%(原 2.0%),也上修 2025 年 GDP 預測值至 2.1%(原 2.0%),同時下調 2024 ~2025 年的失業率至 4.2~4.3% 區間 (原 4.4%),這些都傳達了美國經濟其實真的頗不錯。
A股港股
近年來,地緣政治摩擦日益頻繁,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許多半導體廠商開始尋求更具彈性的供應鏈。而為了爭取中國市場,「中國製造」反而變成一種策略,一些歐洲和美國的半導體巨頭紛紛加碼在中國的投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西方電動車市場的低迷,中國市場對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歐洲主要晶片製造商而言正變得愈來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