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 Jeff Pu 最新預測指出,雖然折疊 iPhone 進展順利,但折疊 iPad 可能將延後量產,無法在 2026 年底前正式進入生產階段。Pu 並未透露延期原因。外界普遍認為,這項預測實際上是一種對 Pu 先前時程預估的修正。
彭博記者葛曼(Mark Gurman)指出,蘋果 (AAPL-US) 新成立了一「Answers」團隊,在開發一款簡化版的 ChatGPT 競品,同時致力於提升 Siri、Spotlight、Safari 的服務。葛曼在其最新專欄撰文指出,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悄悄成立了一個名為「答案、知識和資訊」(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簡稱 AKI)的新團隊。
為了規避來自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蘋果 (AAPL-US) 將印度生產的 iPhone 主要銷往美國,這使得近期數據顯示,印度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出口國。儘管如此,業內專家表示,印度只負責組裝工作,其他仍高度依賴來自全球的供應鏈。
根據《彭博》知名分析師 Mark Gurman,蘋果不但已組成一支名為「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AKI)」新團隊,致力於開發類似 ChatGPT 的全新搜尋體驗,目前也正在加速招聘 AI 工程師。
蘋果 (AAPL-US) 迎來歷史新頁,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已於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超越賈伯斯(Steve Jobs),成為蘋果任期最長的執行長,在位天數累積達 5,091 天。根據《MacRumors》報導,賈伯斯曾兩度出任蘋果 CEO。
以 Meta(META-US) 、微軟 (MSFT-US) 、Google (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蘋果 (AAPL-US) 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今年在 AI 基礎設施上的支出預計將逼近 4,000 億美元,甚至超越歐盟去年全年的國防預算,引發華爾街關注。
美國五大科技巨頭 Alphabet (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蘋果 (AAPL-US) 、Meta (META-US) 和微軟 (MSFT-US) ,近日陸續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整體業績全面超越華爾街預期,反映科技產業基本面仍具高度韌性。
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Tim Cook)週四(31 日)表示,公司將加大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支出與投資,包括擴建自有資料中心與收購大型 AI 企業。這代表蘋果在 AI 佈局上的策略正在從過往的保守模式,逐步轉為積極擴張。根據《路透》報導,蘋果表示計畫增加資料中心支出,雖然財務長 Kevan Parekh 未透露具體數字,但指出相關支出將明顯提升:「這不會是指數型增長,但會大幅成長。
美國科技股在經歷兩年強勁漲勢後,2025 年開局走勢轉趨平淡,投行 Bernstein 研判,下半年選股關鍵,AI 題材仍是主軸。 根據投行 Bernstein 分析指出,儘管市場對人工智慧 (AI) 的熱情持續升溫,科技板塊在 2025 年上半年及近 12 個月的市值加權報酬率僅比大盤高出 70 個基點,創下自 2013 年以來的最小超額表現。
蘋果 (AAPL-US) 執行長庫克公布財報後罕見在總部召開全體員工大會,向員工說明公司對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布局充滿信心,雖然起步較晚,卻總是扮演最終定義形式的重要角色,他說:「AI 是屬於我們的機會!!」彭博報導,庫克周五 (1 日) 在員工大會中表示,AI 革命的規模「與網路、智慧手機、雲端運算及 App 一樣大、甚至更大」。
在全球面板產業之中,長期以來都是中、韓 “雙雄爭霸”,但南韓以三星和 LG 為代表牢牢占據全球高端市場。據「小迪看科技」爆料:京東方(BOE)首次打入蘋果 (AAPL-US) 高端機型供應鏈,將為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供應 OLED 顯示屏,且這批機型將專供中國市場,海外版仍由三星、LG 供貨。
據《路透》周六 (2 日) 報導,近期新增的一項條文被納入美國大型國防支出法案中,若該法案獲通過,將要求五角大廈審查蘋果 (AAPL-US) 的顯示器供應商之一,是否應被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被列入該名單的企業仍可在美國做生意,但未來數年將被禁止參與美國軍方供應鏈。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報導,蘋果上季營收創下三年來最佳成長,但股價周五 (8/1) 在盤中下跌近 3%,因投資人質疑由關稅與補貼帶動的 iPhone 銷售能否持續。截稿前,蘋果 (AAPL-US) 盤中股價下跌 2.85%,每股暫報 201.65 美元。
頻率元件龍頭廠晶技 (3042-TW) 今 (1) 日股價逆勢上漲,盤中呈現價量齊揚漲逾 3%,主要在進入第三季消費性電子及包括蘋果手機新機的需求旺季,法人估晶技第三季的營收將較第二季小幅上揚,等於 2025 年營收逐季上揚的格局,早盤最高價 87.1 元,成交量放大到 1564 張。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31 日) 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 3 季財報,營收和獲利輕鬆打敗市場預期,第 4 季營收成長預測也超越分析師所料,但關稅成本恐將達到 11 億美元。以下是本次財報電話會議亮點。1、Q4 財測Q4 財測關鍵數字 vs 分析師預估營收增幅: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 (4%-9%) vs 3% 服務業務增幅:約 13% 毛利率:46-47% 關稅成本:11 億美元蘋果預期,本季 (第 4 季,9 月止) 營收增幅將為「中至高個位數百分比」,優於分析師所估的 3%。
《路透社》31 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計劃擴大對本土稀土業的價格支持政策,藉以加速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建立,同時削弱中國的市場壟斷地位。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近日已與稀土企業與科技巨頭舉行會議,討論相關細節。這場會議於 7 月 24 日由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 (Peter Navarro) 與國安會供應鏈策略官員 David Copley 主持,與會者包括 10 家稀土公司與蘋果 (AAPL-US)、微軟 (MSFT-US)、康寧公司(GLW-US) 等依賴關鍵礦物製造電子產品的科技業者。
美股雷達
蘋果 (AAPL-US) 周四 (31 日) 盤後公布上季 (2025 年第 3 季,6 月底止) 財報輕鬆打敗市場預期,整體營收成長 10%,是 2021 年 12 月以來最佳單季表現,iPhone 業績意外亮眼,反映消費者為了規避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而出現的提前採購潮,盤後股價應聲上漲逾 2%。
美股雷達
根據外媒周四 (31 日) 報導,隨著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需求疲軟與本土品牌競爭加劇,蘋果 (AAPL-US) 正面臨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挑戰。據《證券時報》(Securities Times)報導,蘋果中國官網顯示,大連世紀城直營門市將於 8 月 9 日晚間 8 時停止營業,這是蘋果自 2008 年在北京三里屯開設首間直營店以來,首次在中國關閉直營據點。
國際政經
美國總統川普雖對印度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但分析師和業界高層認為,此舉不太可能減緩印度作為 iPhone 關鍵製造中心的地位,即使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將面臨更昂貴的智慧型手機。蘋果 (AAPL-US) 已將其印度出口策略,調整為幾乎專為美國市場服務,在 3 月至 5 月間,富士康從印度出口的價值約 32 億美元 iPhone 幾乎全部運往美國。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三 (30 日) 盤後公布的上季營收、獲利超越市場預期,本季財測和 Azure 雲端業務成長也亮眼,帶動盤後股價一度大漲逾 9%,市值衝上約 4.1 兆美元。周四開盤後若維持此漲勢,將是繼輝達 (Nvidia)(NVDA-US) 之後,本月第二家躋身 4 兆美元市值俱樂部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