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
根據《The Information》和《彭博社》周五 (22 日) 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 Anthropic 正在洽談高達 100 億美元的融資。這筆金額接近其先前完成融資的總額 114.04 億美元,將成為該公司迄今規模最大的一輪。
美股雷達
《CNBC》周三 (20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正與其他大型投資人洽談,以折價換取股權注資。這一舉動被視為延續日前軟銀 (SoftBank) 投資 20 億美元的後續動作,反映出英特爾在轉型過程中急需資金支持。
台股新聞
裕融企業 (9941-TW) 今 (20) 日召開法說會指出,在風控優化、業績回穩和新業務拓展等三大核心主軸下,不僅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營收,更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將持續拚擴大在東南亞市場的業務量。在風控優化方面,裕融積極配合政府相關法規,將《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各項配套措施納入管理範疇,並持續強化內部的風險控管機制,這些措施已產生顯著成效,其中,台灣市場的延滯金額已連續六個季度呈現下降趨勢。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一 (18 日) 報導,私募信貸業者憑藉雄厚資金,快速成為 AI 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瑞銀數據顯示,科技業私募債務規模已達 4500 億美元,較去年增加 1000 億美元。大型科技公司今年計劃投資逾 3440 億美元發展 AI,但瑞銀警告此現象恐增加市場過熱風險。
根據《彭博》周一 (18 日) 報導,比特幣「最大金庫守護者」塞勒 (Michael Saylor) 再次調整其融資規則。幾周前,他才承諾會減少透過普通股融資,轉而依賴一種稱為「永續優先股」的特殊方案;如今,他領導的 Strategy Inc.(MSTR-US) 已決定放寬自我設定的股票發行門檻,在市價低於原先的倍數限制時,也可能增發股票,以維持現金流與持續買進比特幣。
台股新聞
台灣汽車金融龍頭和潤企業 (6592-TW) 展現國際級人才發展實力,於全球最具權威的美國人才發展協會 (ATD) 舉辦的「BEST Award」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憑藉卓越的策略擘劃與執行成效,一舉奪魁。主管們在培訓中建立師徒般的互信與協作默契,厚植企業文化。
傳陷入債務困境的香港鄭氏家族,正與全球資產管理巨頭黑石 (BX-US) 洽談一筆高達 25 億美元的融資方案,市場揣測可能涉及優先股、普通股投資,甚至是聯合私有化。此消息一出,新世界發展 (00017-HK) 股價在 8 月 7 日盤中一度飆升超過 20%。
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熱潮,這股趨勢在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人,實在是太多了」成為會上常見開場白。30 多度高溫下,眾多大人帶著孩子參觀展區,充分顯示出中國對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領域關注度的顯著提升。從企業規模來看,成長速度較快。
銀行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及匯率波動,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營運挑戰,臺灣企銀 (2834-TW) 秉持「中小企業最佳夥伴」的經營理念,為緩解中小企業的營運壓力,推出貸款利率、遠期匯率雙重優惠支應企業融資及避險需求,靈活打造合適的財務解決方案,協助中小企業穩定財務結構、降低外匯風險,強化國際競爭力。
美股雷達
《彭博社》周三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OpenAI 正就潛在的二級股票出售進行初步洽談,估值為 5000 億美元,較先前報導的估值 3000 億美元大幅提升。根據報導,OpenAI 計劃為現有和前員工股票設立二次出售。前幾日,OpenAI 甫宣布其旗艦產品 ChatGPT 的周活躍用戶數本周將達到 7 億,高於 3 月約 5 億用戶的水準。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一(4 日)報導,OpenAI 的 ChatGPT 本周活躍用戶數將突破 7 億,較今年 3 月的 5 億大幅成長,年增逾四倍。同時,該公司也成功從頂尖投資機構募得 83 億美元,年化營收更已上看 130 億美元,顯示投資人對 AI 平台的熱情持續高漲。
台股新聞
美國對台課徵 20% 對等關稅引起外界憂心,台新銀行總經理林淑真今 (1) 日表示,加徵關稅對中小企業的衝擊最為顯著,尤其是傳統產業,既未搭上 AI 熱潮,又要面對匯率劇烈波動,不過,政府有提供信保支持,銀行體系也多有提供優利融資專案,他強調,若是中小企業或大企業海外子公司有資金需求,抑或是規劃赴海外設立據點,台新銀行都會全力支援。
台股新聞
彰化銀行 (2801-TW) 與台灣電力公司材料處攜手,推出市面上首家創新供應鏈融資服務,透過台電 SCM 電子化協同交易系統與彰化銀行 ESG 數據整合平台,為電力器材供應商提供「全線上」融資解決方案。並將變壓器及特高壓線纜等關鍵電力器材供應商納入合作範圍,預計此模式的推出將為供應鏈金融體系帶來顯著的 ESG 變革效應。
美股雷達
《彭博》周二 (29 日) 引述知情人士報導,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接近完成一輪最高 50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高達 1700 億美元。由 Iconiq Capital 領投這輪融資,卡達投資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GIC 也參與討論。
美股雷達
Michael Saylor 管理的比特幣持有公司 Strategy(MSTR-US) 再次展現其在資本市場的非凡能力。在加密貨幣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該公司推出新型優先股「Stretch」,並成功將融資規模從最初的 5 億美元迅速擴大至 28 億美元。
台股新聞
最近常聽到「融資餘額大增」的消息,心裡不免浮現一絲擔憂,深怕台股又將面臨高點反轉的危機?今天,我們將抽絲剝繭,帶投資人深入了解這波資金變化背後的真相,以及台股真正的風險與機會所在。>> 不想看太多文字?點我直接觀看豐雲學堂影片一、融資大增:是市場熱情,還是主力陷阱?近期市場對融資餘額大增的討論熱度急遽升高,特別是從今年 4 月大跌之後,融資餘額其實已陸續回升,而上週的突發性大增更是引起廣泛關注。
科技
斯德哥爾摩的 AI「氛圍程式編寫」新創公司 Lovable,在最近一輪由 Accel 領投的 A 輪融資中,成功籌集了 2 億美元,使其估值達到 18 億美元。這筆資金使得 Lovable 成為瑞典最新的獨角獸企業,與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 和音樂串流巨頭 Spotify 等並列。
美股雷達
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美國創投公司共募集了 800 億美元的資金。這不僅是自 2022 年第一季以來的最高總額,也比 2024 年第一季的投資金額翻了一倍多。不過,這項亮眼的成績主要歸功於 OpenAI 在 3 月 31 日宣布的一項破紀錄的 400 億美元融資。
科技
OpenAI 前技術長 Mira Murati 創辦的 AI 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TML)周二 (15 日) 宣布完成 20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約 143.46 億美元),創下全球種子輪融資金額最高紀錄。根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導,本輪融資由 a16z 領投,輝達 (NVDA-US) 、Accel、ServiceNow、超微 (AMD-US) 、思科系統 (CSCO-US) 、Jane Street 等科技巨頭跟投。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一 (14 日) 報導,川普關稅戰持續升溫,進口商紛紛調整策略因應關稅威脅。從零售業到汽車、醫藥公司,企業普遍增持現金並將庫存移出帳面,透過供應鏈金融等工具管理風險。富國銀行 (WFC-US) 數據顯示,相關融資需求成長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