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資產配置





  • 美股雷達

    美國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來各類資產表現分化劇烈,黃金領漲貴金屬,中國股市重獲動能,美股位居高檔,但估值卻已達泡沫警戒線。該行建議投資人下半年調整配置策略,增持中國股市與黃金避險。今年來資產表現:黃金大漲近三成 中國股市重返榜單截至 8 月 27 日,全球主要資產今年來表現差距懸殊。






  • 2025-09-01
  • 專家觀點

    台股這一波最吸睛的焦點,莫過於台積電穩穩站上千元大關。股價頻頻刷新歷史新高,不僅推升加權指數一路上攻,也帶動「千金股俱樂部」快速擴編,檔數直逼 25 檔。市場熱度之下,投資人一方面驚嘆台股能量,一方面卻也感受到高價股操作的門檻與壓力。台積電個股期,擬每跳動改 1 元尤其台積電自從上千元之後,因在期現貨 1 檔跳動 5 元的報價制度,對加權指數產生了顯著影響。






  • 2025-08-29
  • 據大陸業界人士在媒體上透露,高盛最近開了一場關於中國的策略會,談及下半年展望,此前也發了一篇關於中國的思考 - 為何流動性驅動的上漲仍有上行空間。中國市場展望:流動性驅動與可持續性高盛與各大機構普遍認為,本次全球股市上漲主要是由流動性驅動。中國股市的近期漲勢亦主要受此影響。






  • 專家觀點

    隨著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兩成,退休族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退休金與儲蓄的進場,帶動市場活絡,但也暴露了許多高齡投資人普遍存在的盲點。對於已無穩定薪資來源的族群來說,投資的核心不只是追求報酬,而更應聚焦於風險控管與資產配置。






  • 2025-08-27
  • 專家觀點

    父母的退休焦慮,子女的無形壓力37 歲的小傑,是家中長子,在科技公司工作。表面上他的人生正逐步走上軌道,剛買了新房,背負房貸和車貸,生活雖然緊繃,但也算安穩。可真正壓在他心裡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的退休生活。小傑的父親今年 67 歲,過去是高中老師,也因此有每月 52000 元的退休金可領,母親多年當家管,靠零工和 200 萬存款支撐開銷,名下還有一間桃園三房公寓。






  • 2025-08-18
  • 美股雷達

    根據美國銀行分析,美國聯準會 (Fed) 的國庫券投資組合可能出現重大調整,預計未來兩年將購買近 2 兆美元的短期國庫券。這筆金額足以吸收同期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大部分債務。策略師卡巴納 (Mark Cabana) 和克雷格 (Katie Craig) 預期,聯準會此舉旨在使其資產和負債構成更匹配,從而降低利率風險、避免負股本,並縮短其負債存續期限。






  • 2025-07-20
  • 基金

    回顧今年第二季在美國關稅衝擊下,全球市場劇烈波動,PIMCO 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經理人 Erin Browne、資產配置暨多元實質資產投資組合經理人 Emmanuel Sharef 於 16 日提出資產配置展望報告,強調投資人應以「平衡、多元分散」的策略來強化投組韌性,方能穿越市場震盪,追求穩健報酬,比如 PIMCO 根據系統性模型與商業週期數據,減碼美國股票,轉向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歐洲與亞洲市場,同時也看弱美元。






  • 2025-07-02
  • 期貨

    2025 一下子就走了將近一半,股市經過三月的回檔、四月小股災,回到五月好像西線無戰事一般的回補所有缺口;雖然市場依舊在,但投資人已經一輪一輪的更替了好幾回,進入第二季的下半場,我們不禁捫心自問,過往的股債平衡、美國例外論、貨幣平價說,是否在這一輪川普上任後的政策推波助瀾下,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假設當然是否定的,只不過在美國政府朝令夕改反反覆覆對全球的關稅戰影響下,原先金融市場賴以為基準的普世規則,全都一夕之間亂了套,因此為了面對接下來的波動與震盪,我們必須抽絲剝繭,先找到市場紛擾的源頭,並推估接下來可能的情境,並且利用對沖的金融工具,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讓投資組合的風險降到最低。






  • 2025-06-13
  • 保險

    「上有長輩、下有子女」的三明治族是台灣最常見的家庭樣貌,根據知名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此類家庭結構在臺灣的比例逾八成,由於此人生階段正值家庭責任的高峰期,如何兼顧家庭保障與資產增值,是一大課題。元大人壽建議可透過新推出的「元元豐收」系列投資型保險商品,運用保障、投資兼具的雙重功能,提高自己的保障,並可隨時加碼投入,增加投資部位,以獲取潛在的增值機會,為子女預備未來的教育費用,或為自己的退休金做好準備。






  •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12 日) 報導,紐約梅隆財富管理 (BNY Wealth) 的最新調查顯示,管理資產超過 10 億美元的家族辦公室正減少對股票的依賴,三分之二計劃增加私募股權投資,較 2024 年激增近 70%。同時,74% 受訪者表示考慮投資數位資產。






  • 2025-06-09
  • A股港股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配置意願正逐步增強,主要受到全球資產多元化需求的推動。分析認為,目前全球長期投資者在其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中國股票整體處於低配狀態,低配幅度達 2.4 個百分點,這代表著潛在的配置空間。投資者尤其關注中國市場中的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特別是新消費主題以及人工智慧 / 科技相關主題。






  • 2025-06-03
  • 保險

    根據勞保局最新統計資料,截至 2024 年底共計約 187 萬名勞工領取勞保老年年金,平均月領金額為新台幣 (下同)19,344 元,低於 2023 年台灣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 23,262 元,可見退休後若僅仰賴勞保給付並不足以支應每月生活所需,如何透過金融工具穩健累積資產,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已成為全民必修課題。






  • 2025-05-15
  • 保險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退休金準備刻不容緩2025 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當平均餘命不斷延長,且生活與醫療花費持續攀升,做好退休金準備的挑戰性與重要性已不容小覷,根據「中央研究院家庭動態調查 - 20 年退休時間追蹤資料」顯示,在 2002 至 2007 年間,台灣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為 62.2 歲,女性為 59.4 歲;到了 2015 年至 2020 年間,男、女性退休年齡分別上升至 64.3 歲和 61.4 歲,國人實際退休年齡有延後的趨勢。






  • 2025-05-08
  • 保險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3 年家庭收支調查,65 歲以上退休族群每年每戶支出約新台幣 62.2 萬元,若以國人平均餘命約 80 歲計算,光是退休後的老年生活費用及家庭開支至少就需要 933 萬元以上,且這項統計數據主要在反映基本開銷,國人尚須額外考慮長壽風險、通膨等因素。






  • 2025-05-02
  • 鏈文

    前言市場資金流動反映了集體風險偏好與宏觀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在不確定性升高時,加密資產的角色往往被重新檢視。過去幾年,加密基金資產逐漸成為部分資產配置組合的一環,但其地位仍然不穩固。尤其在全球宏觀局勢動盪之際,加密資產的波動性與流動性問題,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 2025-04-30
  • 雜誌

    整理:Money 錢今年市場波動加劇,讓「全球資產配置」成為投資人熱議焦點。到底該怎麼分散風險、掌握成長機會?只買台、美股夠不夠?新興市場該不該碰?知名財經主持人葉芷娟與知名財經 YouTuber 清流君從多元分散邏輯到實務操作,一一拆解觀念與迷思,分享配置思路。






  • 2025-04-24
  • 基金

    四月以來,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間關稅政策的快速演變與高度不確定性,4 月 9 日暫緩實施對等關稅 90 天,為貿易談判留出空間,激勵市場短暫反彈。然而,中美關稅爭端持續升溫,使市場再次陷入不安加重通膨壓力,全球供應鏈也面臨進一步中斷風險。富達國際建議「多元化動態配置」與「波動度控管」,是提升投資效率和守住收益的兩大關鍵,在資產配置可採取「防禦 + 收益 + 成長」的「三明治」架構。






  • 2025-02-07
  • 基金

    本文件中包含的資訊、意見和預測反映原始發布日期當下的判斷,並受到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此處呈現的結果出現重大差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隨著世界經濟風險的增加,我們已將股票評級下調至中性,但仍預期美國股市的表現將優於大多數其他市場。01  資產配置:謹慎應對從廉價新型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出,到川普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貿易關稅,金融市場今年的開局可謂動盪不安。






  • 2025-02-03
  • 香港政經

    隨著全球經濟局勢的變動,高淨值人士的資產配置策略也隨之調整。據陸媒報導,截至 2023 年底,香港的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達到 2703 家,是新加坡的兩倍,預計 2024 年底將達到 3000 家。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超高淨值人士選擇從新加坡回流香港。






  • 2025-01-13
  • A股港股

    今年 A 股市場的開局顯然不佳。截至 1 月 10 日,上證指數今年已下跌 5.47%,失守 3200 點整數關口,中國財經作家吳曉波團隊近日發文,提出對 2025 年中國資產的看法。文章提及,保守型資產將是 2025 年的主流,並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趨勢調整資產配置比例,同時需關注川普新政、美國二次通膨和全球經濟回暖等關鍵因素對資產價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