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鄧海建:從非典到H7N9 我們更懂得應對疫情

鉅亨網新聞中心


◎鄧海建

    隨著H7N9感染病例的增加和死亡人數的上升,禽流感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格雷戈裏·哈特爾4月9日表示,“中國及時向世衛組織通報了相關疫情的情況,目前世衛組織還沒有計劃派遣工作人員到中國”。


    面對疫情,基於生命權益的敏感,適度緊張,這是人之本性。越是這個時候,基於制度與行動的 “安撫”,有時要好過有效率的疫苗。從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被發現以來,各地職能部門的應對舉措,可圈可點:4月3日下午,廣東省副省長林少春到省疾控中心檢查廣東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情況,並召開現場會議部署防控工作。4月5日,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再次從上海市送檢的738份樣品中檢測到19份H7N9禽流感陽性樣品。據此,上海市政府已發佈通告要求全市暫停活禽交易、暫時關閉所有活禽交易市場。

    約翰·巴裏在《大流感》的結尾寫道:“1918年大流感的最後一條教訓,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過飾非,也不試圖操縱任何人。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打破恐懼。”

    歷史的喟歎,言猶在耳。我們從禽流感疫情初期的心悸,到了然於胸後的心寬,恰恰是以下兩個層面的進步使然:一是及時透明的資訊公開。幾天前,國家衛計委承諾“將做到疫情資訊公開透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資訊社會,謠言只能止步於透明與公開。

    二是制度化的程式應對。不管怎麽說,疫情總是客觀存在的,杯弓蛇影或草木皆兵固然沒必要,但誰也不敢掉以輕心。遵循相關程式,做好短期應急與長期預案,這是民衆最關心的事情。2003年5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公佈並實施,這也意味著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納入了法制化軌道。2006年1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發佈;2007年8月,《突發事件應對法》出臺,同年,《政府資訊公開條例》正式實施……今天,我們在H7N9禽流感疫情上的從容有序,無不有賴於以上制度的保障。

    面對眼下的疫情,除了資訊透明等方面的持續推進,仍有不少值得我們反思與改進的地方:權威指導不能語出多門。十年前神乎其技的“板藍根”,而今煥發“第二春”,引得網友紛紛慨歎,“清明時節雨紛紛,全民服用板藍根”,這是科學理性的尷尬。疫情當前,政府怎麽說、專家怎麽講,很可能是重塑亦或撕裂公信的分水嶺。

    疫情之下的成本核算與危難救急問題。南京確認的第一例患者許某,據說“患病以來已陸續花費10萬元,其家人打算賣房湊錢”,此事引發民意反彈。眼下,“禽流感來了,誰爲患者埋單”的討論異常熱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教授表示,使用公共財政資金爲H7N9禽流感患者埋單的前提是:H7N9禽流感具有人到人的傳染性。這讓民衆很擔心,而縱觀全國,似乎也只有東莞市搶先發佈聲明稱,凡該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患H7N9禽流感的,其住院期間的診治費用將全額報銷。高昂的治療成本,如果沒有合理分擔機制,即便保住了命,對當事家庭仍是巨大災難。此外,養殖戶的鉅額損失,商業保險等如何常態介入,眼下是個值得思考的契機。

    在這個“微傳播”的時代,疫情沒有霸氣側漏地逆轉我們的公共生活,這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進步。十年倏忽,無論是政府還是民衆,都更懂得應對疫情——以史爲鑒,尊重真相,H7N9禽流感遲早是要翻過去的一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