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日臨近 日本對華展開對話攻勢 閣員拜鬼恐攪亂形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週年紀念日,而8月15日日本「戰敗日」臨近,日本安倍政府近來對中國發起「對話攻勢」;另一方面,或有3名內閣大臣將於「8·15」參拜靖國神社,令對話形勢不明朗。中方早前已要求日本不要空喊對話口號,12日又提出,當前中日關係面臨嚴重困難,雙方應妥善處理問題,推動兩國關係恢復正常發展。
中新網報導,安倍政府近來對中國發起了積極呼籲儘早舉行日中首腦會談的「對話攻勢」。安倍近來反覆強調,認為有必要不設條件地重啟兩國間首腦層的交流。他表示:「應該彼此重返原點,努力改善關係。日本一直敞開著對話窗口。」
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世耕弘成2日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強調:「安倍首相認為應儘快舉行日中兩國間外相或首腦會談。」
日本外務省外務報導官佐藤地12日就《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週年發表談話,表示願意推進日中關係發展。
佐藤說,日中關係對雙方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根據《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等四個基本文件的原則和精神,繼續推進兩國關係發展,符合日中兩國、地區和國際社會的利益。
佐藤還說,日中是鄰國,會出現各種問題。即使出現個別問題,也要努力避免對兩國關係整體產生影響,繼續推進日中關係發展。
安倍希望在9月初舉行的G20峰會上,實現日中首腦會談。目前正為會談的可能性進行準備,而8月15日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則是考驗安倍誠意的重要時刻。
由於安倍晉三已明確稱,將不干涉各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臨近8月15日,是否參拜靖國神社,成為安倍內閣各大臣需要面對的一項重要抉擇。截至目前,或有3名內閣大臣將於「8·15」前往參拜。
目前已經明確表示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內閣大臣有9位。而已經明確表示要參拜的是行政改革擔當大臣稻田朋美。總務大臣新藤義孝,綁架問題擔當大臣兼國家公安委員長古屋圭司雖然沒有直接表明要去參拜,但同時暗示「會作出妥當的判斷」,也被輿論看作前去參拜可能性較大。此外尚有6位大臣未做出表態。(接下頁)
[NT:PAGE=$]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日表示,35年前的今天,中日雙方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條約以 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明確了中日世代友好的大方向,進一步鞏固了中日關係長遠發展的政治基礎。條約值得雙方很好紀念和遵循。
洪磊表示,中日互為近鄰,發展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當前中日關係面臨嚴重困難,雙方應在中日4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兩國關係面臨的問題,推動兩國關係恢復正常發展。
針對安倍政府近日在中日對話、改善關係上出現表裏不一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強調,當前中日關係陷入嚴重困難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日方應糾正錯誤,為消除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障礙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空喊對話口號解決不了問題。
華春瑩強調,第一,中方維護釣魚島主權的立場堅定不移,同時始終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為此作出了積極努力。現在的問題是日方一邊口頭上唱高調,一邊不斷採取示強挑釁行動,絲毫沒有對話的誠意。日方應端正態度,言行一致,為雙方對話營造必要的環境和氣氛。
第二,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正視和面對問題。作為起碼的外交常識,如果舉行高層對話,更需要雙方事先做好充分準備。但日方 一直竭力回避釣魚島問題,甚至連問題存在本身都不願承認,不願同中方進行認真和實質性的對話。日方應正視歷史和現實,拿出誠意,為對話解決問題作出努力。
第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基礎是兩國間四個政治文件所確立的各項原則。雙方應在此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問題,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日方應正確理解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和精神。
有日中關係人士表示,如果安倍內閣成員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招致中方反彈,將可能「被看成是日方破壞對話氛圍」。日本外務省幹部擔憂地表示:「能否按計劃推進對華外交,要等終戰紀念日後才能明朗。」
《日本經濟新聞》11日的報導稱,日中關係解凍遙遙無期。報導說,12日是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週年紀念日,日中兩國政府沒有舉行紀念活動的計劃。日中有識之土就避免在釣魚島問題上產生偶發性衝突進行討論的「北京一東京論壇」也被延期。日中間的堅冰仍然沒有融化的跡象。
《每日新聞》11日刊出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的文章認為,不可否認領土摩擦和歷史摩擦等直接原因導致了日中和日韓間的交惡,但問題是這種狀況會阻礙日中和日韓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他希望日本的領導人在與中國和南韓相處時,能夠以史為鑒。這裡所說的「史」是指從古代開始的漫長歷史積澱。與戰火連綿的歐洲相比,東亞的戰爭數量相對較少。但是東亞地區每隔幾百年也會發生一次戰爭,戰後各個國家雖然算不上親密無間,但也能維持相對穩定的關係,從而實現隨後幾百年的和平相處。如何將這樣的外交經驗發揮到現代國際社會中來,就需要各國領導人的智慧了。
《北海道新聞》社論稱,靖國神社春季大祭時,4名內閣大臣的參拜已經遭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中韓的強烈批評,同樣的錯誤不應再犯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