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馨專欄】面對下流老人社會
陳鳳馨 2016-04-26 12:55
日本一位三十四歲的社會工作者藤田孝典提出了「下流老人」這個名詞,並預言日本不久的未來將面對「總計一億人的老後崩壞」,在日本造成震撼。下流老人一詞不是罵人的語言,而是突顯一個社會現象,超高齡社會下,又老又窮又孤獨因此被迫要過中低階層的生活,可能在資深國民中成為常態。
下流對日本而言是指中下階層,但在台灣,如果將下流這詞轉換為向下流動的意涵,台灣中產階級老後只能下流或如藤田孝典所說的「老後崩壞」,我們至今沒有認真面對。
藤田孝典為下流老人一詞訂下幾個具體指標,包括收入極低、沒有足夠存款及沒有可以依賴的人,也就是經濟上與社會上都找不到安全堡壘的人,如果將這項指標用於台灣,這現象其實早已出現,未來只能更惡化。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年公布的家庭所得調查,大家常關心的重點是所得分配差距是否擴大,我卻注意到無業老人家庭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如果將全台灣八百二十九萬戶家庭依所得分成五等分,最低所得的一百六十多萬戶家庭就透露了下流老人家庭的困境。
很少人注意到,在這所得最低的一百六十多萬戶家庭中,五成三以上是無業家庭,家庭成員不管是一人或兩人以上,沒有人就業,最讓人難過的是,一百六十多萬戶家庭裡「經濟戶長」是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已長達十年的時間都高於四成五,也就是至少有七十多萬戶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老人,且是無業老人。這裡面可能有獨居老人、可能有隔代教養家庭、可能只有無業的老夫妻二人相互扶持。
深入了解了最低所得組的家庭結構,就會發現這已經不是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所得分配的問題,而是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後必然出現的社會問題。這些目前位於所得最低的近八十萬老年人,約占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近三成,回到他們中壯年時代,大部分都是認真工作的小康者,今日卻必須面對又老又窮。
藤田孝典因為社會工作的需要,直接接觸在日本中壯年認真工作老後卻被迫過著貧窮生活的老年人,談起歷程總結都是一句「沒想到」,沒想到人生的高齡期如此長、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疾病花費如此大、沒想到子女工作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人生充滿了沒想到,就一步步向下流動崩壞。其實應該再加上一個沒想到,沒想到會出現「負利率」,連辛苦累積儲蓄都無法求得老後溫飽。
台灣和日本非常像,早年發展都依賴家庭支援來處理老後生活,但現象台灣至少有近三成的老年人無法依賴家庭,隨著少子甚至無子的情形普及,未來無法依賴家人的比例只會更高。
如何面對?年金制度當然重要,但除此之外,高齡二度就業、長期照護制度、社會住宅要納入無殼高齡者、社區家庭化的相互扶持制度等等都很重要。
這才是我們無法迴避的未來。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