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危機後恢復依舊疲弱 美國經濟或繼續失落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3 09:11
民眾在華爾街示威,稱自己是99%的窮人。 (圖:AFP)
美國就業人數增加,生產卻停滯不前,美國經濟究竟怎麼了?其實很簡單,美國經濟或許繼續陷入「失落」中,因此它依舊沒有從危機後的疲弱中恢復,甚至不知道到底還能不能恢復成功!
上周五(5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就業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5.5萬,數據看起來挺漂亮,但卻只是表面現象,因為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第2季非農部門勞動生產率按年率計算卻下降了0.5%,為連續第3季下滑。這也創下了1979年以來勞動生產率下滑時間最長的紀錄。
《人民日報》海外版12日報導,非農生產力數據的意外下跌可能證實了美國聯準會(Fed)對美國經濟最壞的擔憂--美國經濟滑向長期的「慢增長」,雖然現在看起來這份擔憂越來越變成了現實。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以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一直在提出一個令人警醒的理論,即美國可能深陷所謂的「長期停滯」,即「經濟增長乏力,同時利率低迷」。
美國聯準會(Fed)一度不接受這種悲觀的預測。但最近好像有越來越明顯的動搖。Fed理事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近日對低迷的勞動生產率表示了不樂觀的看法,聲稱美國經濟陷入長期低增長的風險日益增加,這也要求官方利率比之前預計的更低一些。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分析師揚‧日林斯基則對就業數據也提出了質疑。他指出,美國修正通膨後的GDP平均增長率自從2001年起就低於2%,就業市場數年不見起色,很多人在求職過程中受打擊而放棄了找工作,也就不再包含在「失業」數據中。因此,官方失業率數據低估了一些想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數。
從Fed遲遲沒有升息動作也能看出美國經濟的真實景象到底如何。Fed相關人員表示,不升息是因為尚未達到滿足升息的3個條件,即通膨超過2%、就業增長足夠強勁、內部經濟增長外部無過多風險因素。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魏民表示,現在通膨距離2%還差很多,如果沒有明顯上升的跡象的話,目前依舊不構成升息的條件。他分析,美國經濟高度依賴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基本已經空了,現在雖然一直強調要重回實體經濟,個別地方也表現出亮點,但卻沒有看到非常整體見效的舉措。尤其是目前外部環境比較動盪,不排除有極端的事件把經濟拉到衰退的局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說:「現在是全球經濟都遭遇到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而美國更是其中的火車頭。」他指出,傳統的增長動力在減弱,但是新的動力卻沒有找到,新的技術體系與規則體系尚未形成,產業結構的重組也無法一蹴而就。
德國《經濟週刊》援引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的觀點稱,國家債務依舊居高不下和精英大學以下教育系統的不完善,都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抑制作用。他預測,未來幾年美國最多只能達到2.5%的增速。
衰落的恐怕還不僅僅是經濟。埋在財富製造與交換的經濟表像之下更深層次的政經危機,才是這個「超級大國」更需要反思的關鍵。
毫無疑問,一個好的管理機制可以將人們的創造力匯集起來,帶來更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新的發明。但現今的美國卻在相反的路子上越走越遠。揚‧日林斯基指出,近些年,很多有價值的改革因為政治的原因而陷於僵局。
直至今日,上百萬美國人並未從危機中真正恢復過來。有經濟學家甚至直接稱之為「失去的一代」,並指出,歐巴馬執政8年交出的的經濟答卷,也遠沒有表面上的那些數字來得那麼光鮮。
尤其是,在沒有實質復甦也找不到辦法實質復甦的情況下,美國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安全,不惜靠攪亂中東歐洲、攪動亞太安全來取得美元的升值,給地緣政治穩定帶來一重重災難。
「只要生產率得不到提高,發達國家的生活水準就無法提高,也就無法承擔伴隨老齡化而增加的成本。」日本《日經商貿週刊》刊文指出,不景氣的生產率數字凸顯出兩點,第一,世界經濟的預期依舊脆弱;第二,藍領階層的處境將越發艱難。
看看川普(Donald Trump)是如何一步步獲得支持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或許也能反映出美國人心中的「不安」究竟有多強烈。
魏民表示,川普畢竟面向的是廣大群眾,而希拉蕊則是傾向於華爾街的精英階層。目前美國的社會分化已經到了一個必須作出改變的階段,資本越來越向大企業家手中集中。如果按照希拉蕊的經濟政策,可能還會加劇美國貧富差距的問題。川普的問題則在於保守主義的抬頭和對全球化的排斥。
川普說得更直接:「美國主義,而非全球主義,將成為我們新的招牌。」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