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風電"搶海"隱憂

鉅亨網新聞中心


“海上風電是全球風電技術發展和產業競爭的前沿,中國企業必須在海上風電發展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6月22日江蘇省南通市召開的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上,用“必須”一詞指出,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標,總建設規模將在150—200萬千瓦之間,同時會加強海上風電資源測評和發展規劃工作。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尚屬高投入低回報的海上風電產業,今后5年將進入發展提速期。分析認為,這將會進一步帶動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海上風電場開發商與風機設備制造商將會因此受益。

“不賺錢”的產業


如何保證項目盈利,已經成為海上風電運營商最主要的挑戰。海上風電也被業界看做是“不賺錢”的產業。

“海上風電是高投入,但不是高回報。”龍源電力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謝長軍就曾這樣說。近日在2011年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大會上,他再次闡述了這一觀點。

由于距離用電負荷近,而且沿海地區電網條件好,海上風電被中國寄予厚望,引來眾多企業躍躍欲試。但謝長軍說:“想賺大錢,就別做海上風電,沒有錢的也不要做,做海上風電是很危險的。”他表示,想取得暴利的公司不要投入到該產業,“因為肯定做海上風電賺不了什么錢。”“只有像國企,大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節能減排做貢獻,才去嘗試海上風電。”

據了解,風電運營商一般會對某個項目做投資測算,爭取一個合理的上網電價,再根據這一電價確定其實際投資是否會得到足夠的回報。

2010年,國家啟動了第一批江蘇100萬千萬的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分別是江蘇濱海30萬千瓦、射陽30萬千瓦、大豐20萬千瓦、東臺20萬千瓦。龍源電力、山東魯能、中電投聯合體、大唐新能源等分別中標,投標價在0.6235—0.737元/千瓦時,這逼近了陸上風電的電價。

而實際是,海上風電投資基本上是陸上風電的兩倍。“如何保證項目盈利是最主要的挑戰。”大唐新能源副總經理孟令賓直言。據了解,大唐新能源中標的項目,就是濱海30萬千瓦項目,價格是0.737元/千瓦時。

“這個潮間帶的投資,核算下來造價在每千瓦1.5萬元,發電量可以折算成2400—2500小時。目前國家能源局給的電價是0.65元左右,股本回報率在12%左右。”謝長軍說。

據謝長軍講,目前該公司的一個海上風電項目預計會獲得投資回報。這或許給投資海上風電企業注入一劑強心劑。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當前業界擔憂海上風電投資大有可能導致虧損的情況下,龍源電力的盈利預期無疑用事實說明了海上風電的效益和發展前景,增強了投資者對海上風電的信心。在陸上風電遭遇瓶頸的情況下,海上風電的發展為國內風電產業的發展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龍源電力的盈利預期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光明前景。

“但目前海上風電尚處于起步階段,風險高、投入大,收益存在不穩定性,很有可能入不敷出。”李勝茂同時提醒說,海上風電屬于高投資低回報的非暴利行業,這就要求從事海上風電開發的企業必須保持踏實、堅持的態度,一步一步地提高技術水平,降低發電成本,要充分認識到海上風電是一個空間大,但投資也大的產業。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副處長汪毅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目前海上風電的運行情況來看,第一批中標價格已經很低,運營商盈利困難。

“大躍進”要不得

“雖然海上風電目前投資成本高于陸上風電,但是投資海上風電也存在很多優勢。”李勝茂認為,首先,當前陸上風能資源爭奪激烈,風能豐富地區的風電場趨于飽和,進一步開發的難度加大,比較而言海上風能更為豐富,開發潛力更大。其次,陸上風電場多位于西部和內陸地區,遠離電力需求大的沿海經濟發達區域,尤其是在當前風電上網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內陸風電輸送成本高。而海上風電靠近用電負荷中心,輸送成本低。最后,國家對海上風電的補貼更高,加上海上風電利用小時數高于陸上風電,且沒有電網棄風擔憂,這進一步增加了海上風電的盈利能力。

據風電行業世界權威咨詢機構丹麥BTM統計,201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新增1444MW,累計裝機量達3554MW,保持了68.4%的增長速度,占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199.52GW的1.78%。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委員會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風光無限——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1》分析認為,海上風電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因為歐洲各國的陸上風電資源幾乎開發完畢,風電產業對于海上的拓展將再一次掀起圈地熱潮;另一方面隨著海上風電技術難關一再被攻破,這一日趨成熟的產業便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支持。

盡管海上風電維護成本較高,但是其大功率、高資源利用以及近負荷密集區的優勢都成為各國追捧的理由。

“歐洲海上風電用了20年,才達到目前350多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我們國家正在制定的規劃是,‘十二五’達到500萬千瓦,基本上比他們快了4倍。”謝長軍說,“我覺得這個速度是合適的。因為陸地上的井噴式發展,是不適合海上的。所以我提醒同行們,在發展海上風電的時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躍進’。”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經濟研究中心胡穎也認為,風機質量問題包括風機葉片、主軸斷裂,電機著火,齒輪箱損壞,控制失靈及飛車等,一般在投入運行后5年才進入對整機和零部件質量的真正考驗期,而我國大部分風機都是最近兩三年安裝的。這也就是說,我國大部分風機的可靠性還有待檢驗。

“對于海上風電的建設,金風科技堅持‘積極跟進不冒進’,以穩健的步伐推動海上風電的發展。”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總監姚雨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因為海上風電的開發有眾多風險因素,整機廠商做海上風電一定要有豐富的陸上風電的經驗,至少要有幾千臺陸上風電的運維經驗。另外,海上風電場建設對機組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為海上的施工成本比陸上高得多,維修一次就可能使得整個項目的投資回報打水漂。而機組設備的高可靠性是需要成熟的研發和不斷試驗來實現的,太冒進帶來的損失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李勝茂分析認為,由于海上風電的特殊性,造成海上風電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成為海上風電運營的重中之重,也是海上風電項目的核心,一旦風機穩定性出現問題,將會嚴重影響風電場的正常運營。

期待有據可依

根據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規劃和可再生能源規劃,2015年,中國將建成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形成海上風電的成套技術并建立完整產業鏈,2015年后,中國海上風電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將達到3000萬千瓦。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海上風電開發規劃是,重點建設江蘇、山東基地,推進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海上風電建設。

到2015年底,江蘇基地的海上風電裝機實現投產2吉瓦。其中,我國將陸續開發建成南通和鹽城等4個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總裝機規模為1吉瓦;同時,啟動鹽城和南通的海上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山東將要重點開發的區域為沿海陸上及近海海域。到2015年底,山東基地海上風電裝機實現投產1吉瓦,在建1吉瓦。

2015年時,河北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0萬千瓦;上海會重點建設東海大橋二期、奉賢和南匯的海上風電項目。此外,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海域,在5年后的2015年底,其裝機也會實現投產1吉瓦,在建4吉瓦的規模。

各省市的一系列規劃讓風電運營商欣喜不已,但同時也有很多讓他們頭疼的問題。

作為我國最大的風電運營商,龍源電力的聲音可謂分量不輕。謝長軍提出,相比陸上,海上風電開發更復雜,涉及的利益方也更多,而且很多涉及國家戰略需要,如果簡單地用陸上風電的發展思路來開發海上風電,就會遇到許多問題。“現在還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我建議加快沿海省份海洋功能區域規劃的更新編制,使現在無章可循的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有據可依”。

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1》顯示,2009年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并于2010年1月發布;在學習和借鑒國外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和分析國內海上風電建設實踐經驗,逐步制定適合我國海上風電特點的,涵蓋海上風電規劃、預可研、可研、施工、運行和維護等全過程的海上風電技術標準。目前已完成并發布了《近海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等一批技術文件。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22日召開的風電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將加強海上風電資源測評和發展規劃工作,為海上風電全面持續開發打好堅實基礎,同時,扎實做好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深入開展技術研究和工程準備;并將采取招標競爭與新技術示范相結合方式推動海上風電建設,同步提高海上風電的經濟性和技術水平,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和服務體系,確保海上風電設備和施工質量及安全可靠運行。

李勝茂認為,政府加大對海上風電的規劃有利于產業的有序發展,避免海上風電發展陷入陸上風電那樣的困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