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商務部專家稱放松對華出口管制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商務部專家表示,新形勢下,美國大幅放松對華出口管制,是實質性地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需要,不僅有利于中美關系健康發展,更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商報5月20日刊登商務部研究院博士周寶根撰文指出,如果美國把對華出口壁壘,其中主要是出口管制,降低到對法國的水平,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可以增長133.92%。

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實行的是極其嚴苛的出口管制政策,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無助于美國的安全利益。新形勢下,美國大幅放松對華出口管制,是實質性地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需要,更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對華出口管制極具歧視性


合理的出口管制是各國維護國家利益的途徑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隨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生、化)及其運載工具(導彈)擴散風險的增加,防擴散成為各國履行國際義務、維護人類共同安全的必要手段。作為頭號軍事大國和科技大國,美國建立了一整套出口管制體系。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對某些敏感產品和技術也進行了必要而合理的出口管制,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出口管制體系。?

但是,各國的出口管制都必須合理,不能有歧視性,不能阻礙正常的合法貿易。令人遺憾的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就沒能做到這一點。

首先,體制機制上,對中國有很強的歧視性。冷戰期間,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巴黎統籌委員會”下建立了“中國委員會”,形成所謂“中國差別待遇”,甚至一度對中國的出口管制要比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苛刻得多。冷戰結束后,“巴統”解散,但美國仍堅持“冷戰思維”,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幾無改變,近年來,甚至更為苛刻。2007年,美國商務部專門拋出對華出口管制新規定,31類新增產品出口中國需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

其次,具體操作上,對中國也具有歧視性。美國政府官員曾公開表示,與美國其他貿易伙伴相比,中國受到更加嚴格的審查。目前,出口到中國的許可申請,美國政府的審批時間一般為3個月至1年,有的更長,比對美國其他主要貿易伙伴明顯苛刻。

出口管制嚴重影響中美貿易

美國政府曾多次聲稱,對華實際出口中需要申領許可證的比例很小,試圖說明出口管制沒有明顯影響美國對華出口。最近,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也表示,只有不到5%的美國商品出口到中國需要許可證,大部分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和技術都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獲得通過。其實,這種辯解嚴重缺乏邏輯,因為它忽視了出口管制的巨大潛在影響。

當美國企業認定不可能獲得出口許可證,或獲得許可證的成本太高,或出口會招致強烈的美國民族主義壓力,這些企業就不會去申請許可證,大量的潛在出口機會由此被阻止,而不會體現在許可證申請上。

據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李彬教授等人的研究,如果美國把對華出口壁壘(主要是出口管制)降低到對法國的水平,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可以增長133.92%(近5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產品中,平均有60.89%是肉類、谷物之類的科技含量低的產品,而法國只有26.03%,中國是法國的2.3392倍)。

根據中方統計,09年美國向中國出口774.4億美元,假如增長133.92%,美國向中國出口則可達到1,811.5億美元,是中方順差(1,433.8億美元)的1.26倍。而按美方統計,2009年美國向中國出口695.8億美元,假如增長133.92%,美國向中國出口也可達到1,627.6億美元,占美方貿易逆差(2,268.3億美元)的72%。

管制無助提升美國安全利益

美國以犧牲巨大經濟利益為代價,對中國實行苛刻的出口管制政策,主要不是為了防擴散,而是擔心出口產品和技術提升中國的軍事實力,要維護所謂的美國國家安全(軍事安全)。

其實,這種極不合理的出口管制也無助于維護美國的安全利益。首先,中國的國防現代化依靠的是中國自身的努力,這一點也被美國的有識之士所熟知。其次,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有關產品和技術都嚴格遵照“最終用途、最終用戶”等制度,充分照顧美方的關切。最后,美國的出口管制影響其某些戰略性產業的健康發展,有損于美國的安全。比如,近年來,出口管制使美國的衛星產業受到嚴重影響,這其實阻礙了美國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傷害了美國的長遠安全利益。

擴大對華出口符合美國需要

2010年1月,奧巴馬總統發表國情咨文提出“國家出口倡議”,即5年內使出口翻一番的目標,并把出口管制改革與擴大出口、創造就業、增強競爭力等問題聯系起來。3月,奧巴馬又宣布國家出口促進戰略,將動用美國政府的全部資源,確保在5年內出口翻番目標的實現。作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中國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成為美國促進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僅就美國大力發展的新能源產業而言,據美國商務部測算,到2020年中國清潔能源市場規模將達到5,550億美元。

近來,美國自身也認識到包括對中國在內的出口管制體系是“冷戰”時代的產物,早已不符合維護新形勢下美國利益的需要。09年8月,奧巴馬總統下令對美國出口管制體系進行廣泛的、跨部門的評估。

2010年4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介紹了該項評估的情況。評估顯示,美國現有的出口管制體系結構過于復雜,存在太多重疊,力圖保護過大的范圍;改革的目標是將執法力量集中在“至尊寶物”(最關鍵、最敏感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為更小的庭院建筑高大的圍墻”。

相應地,白宮公布了一份聲明,列出了出口控制體系改革的政策要點:美國出口管制體系的四個組成部分都需要進行根本性改革,應變革為“四個一”,即單一的管制清單、單一的主要執法協調機構、單一的信息技術系統和單一的許可證發放機構;為了部署新的體系,美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一個全面的三階段方案。前不久,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也表示,前不久美國正在重新審視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的管制政策。

當前,美國有關當局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尤其是放松對中國這樣市場潛力巨大國家的出口管制。這種放松必須是實質性、大幅度的,而且需盡快進行,否則無助于中美貿易的健康發展,無助于維護新形勢下美國的戰略利益。

(程曦?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