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末端之爭 多方稍勝一籌
鉅亨網新聞中心
昨日,兩市股指高位探底回升,午后空翻多,最終日K線收出帶長下影的小陽線。滬指更成功攻克半年線,同時創業板指數創出今年反彈新高,顯示在今年以來的楔形上升通道末端的突破方向之爭,多頭勢力稍勝一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收于2381.43點,漲17.83點,漲幅0.75%。深證成指收報9695.87,漲79.22點,漲幅0.82%。成交較前日略有萎縮,兩市合計1500億元,其中深市755億元,較滬市多10億元。
繼前日央行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后,昨日中國證監會再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62條及第63條的決定》,鼓勵大股東增持。由于此前該辦法已有征求意見期,使得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無法對二級市場直接釋放利好效應。但廣州萬隆的觀點認為,在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后,意味著政策面將進入實質性的寬松階段,有利股市的向好預期。利多政策陸續出來,為后市股指走高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技術上看,滬指在下破5日、10日均線之后,多頭迅速反擊,成功拉紅指數并突破120日均線。在楔形整理的末端,多方最終得勢,為后市股指繼續走高奠定了基礎。而昨天盤中的震蕩回抽,也說明當前的調整主要以盤中強勢震蕩來完成,反彈的上升通道保持完好。
盤面觀察,早盤石油、有色兩大資源板塊聯合殺跌,但終不敵核電、煤電股拉高。熱點從早盤零亂到下午的板塊全面收紅,空方從上午的殺跌到午后的翻多都表明市場仍處強勢格局。傳媒、電子信息和醫療器械股漲幅居前,漲幅分別高達3.01%、2.30%、2.28%。個股由普跌轉為普漲。數據顯示,滬深兩市上漲個股2100家,下跌個股323家,收紅個股占比九成,漲停的非ST股12只。
證券時報網絡數據部統計顯示,資金由早盤單邊流出52億元轉為全天流入23億元。從行業資金流向看,兩市流入資金較多的是信息服務、機械設備和食品飲料股;資金流出前三名的是化工、商業貿易和建筑建材。
華訊投資認為,昨日股指盤中的探底回升藏有玄機,多頭的猛攻已經打破沉悶格局,市場一旦站穩半年線則個股上漲幅度及持續性將較現在更強。目前來看,權重股并未形成合力。地產相對較強,而石化則稍顯落后,銀行依然在走獨立強勢,這三股勢力的角逐將決定行情演繹的節奏和頻率。他們看多近期市場,認為股指再創新高的概率偏大。
國誠投資則相對謹慎,認為大盤向上的空間狹窄,盡管資金面將逐步寬松,但畢竟經濟狀況并沒有見到好轉,通貨膨脹壓力猶在。同時,外部環境隨敘利亞局勢緊張,新股發行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此支持市場繼續上漲的動力依然是短期的,空方力量并沒有得到充分緩解,維持相對保守操作較穩妥。因此建議投資者逢高減持,逢低介入,適當控制倉位為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