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流動性驅動力減弱 政策收緊施壓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滬深股市23日再次大幅調整,鑒于緊縮政策對流動性的影響,預計A股還將延續調整。目前創業板表現較為強勢,投資者可予以適當關注。

據中國證券報11月24日報道,滬深股市23日再次大幅調整,上證綜指下跌1.94%,深證成指下跌1.96%。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認為,流動性驅動力減弱使得股市近期不斷調整,市場未來運行將受到加息等緊縮政策預期、經濟增速可能下滑這兩個方面的影響,短期難言有系統性機會。

流動性驅動力大不如前

“現在倉位很輕,只有少量新興產業股票和部分次新股。”11月23日一開盤,上海某券商的資管部投資經理董丁果斷地下達了減倉指令。


董丁認為,近期緊縮政策不斷出臺,是市場調整的一個主要原因。11月,有關部門連續采取措施收緊流動性,包括一次加息、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普遍認為,年底之前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目前的調控政策并沒有扭轉物價的超預期上漲,年底之前還將有一次加息。“10月CPI漲幅為4.4%,而春節之前物價又有一次上漲壓力,那時將是加息時機。”

緊縮政策使得原本十分充裕的流動性局面發生了較大改變。對于所謂的房市資金流入股市以及熱錢流入,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袁宜說:“目前熱錢流入的速度遠不如預期,加上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加以管制,熱錢流入對市場的沖擊力正在下降。”

另外,投資者將房市資金轉向股市的前提是賺錢效應,而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緊縮政策帶來股市調整,沒有賺錢效應作前提,指望場外資金進來‘救市’是不現實的。”流動性驅動力大不如前導致A股出現大幅調整。

緊縮政策預期持續施壓

對于股市后期走勢,袁宜認為,目前調整僅僅是針對緊縮政策,而持續調控之后,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擔憂可能升溫。不排除股市遭到緊縮政策和經濟預期下滑的“雙殺”。

一些專家認為,在正常的經濟發展進程中,穩定的通脹并不是壞事,相反,它還是經濟轉型的“伴生品”。例如,經濟要轉型,必須開放要素價格,要素價格上漲會推動下游的經濟結構轉變。但過快攀升、過高的通脹水平會招致嚴厲的政策調控,這些緊縮政策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發展。比如,包括加息在內的收緊銀根等措施會導致企業財務費用增加、盈利能力下降。

袁宜認為,到2011年二季度,經過及時且持續的調控之后,防通脹和抑房價的調控力度有望減小,但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擔憂可能升溫。“這里可能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政策持續出臺,經濟下滑擔憂不斷升溫,雙殺成擔憂點;隨著調控目標的實現,市場又進入政策觀察期,股市則有可能企穩回升。”

震蕩期創業板表現強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大盤遭遇重挫的背景下,創業板依然強勢。11月23日,創業板指數收于1,183.50點,上漲0.73%。就在22日,創業板指數創出新高1,194.20點。創業板指數在10月19日拉出大陽線之后,便一直走強,截至11月23日,累計漲幅達26%,而同期上證綜指下跌了4.2%。

“創業板將取代中小板的角色,成為震蕩市中的領頭羊。”上海琪潤投資董事長洪濤認為,現在的市場格局已很明顯:看著指數炒股票意義不大,權重股沒辦法動,而機會只能出現在中小市值股票中。“跟10月之前的市場類似,指數在一個范圍內震蕩,而中小板連續走強,個股機會不斷涌現。”

袁宜認為,創業板的走強,其實是對消費以及新型產業發展的認同。有統計顯示,在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以及創業板市場中,消費行業占比最高的是創業板,達50%左右,中小板中占比為40%,主板市場不超過30%。

在袁宜看來,新興產業以及消費行業已成為目前市場中既能防守又具進攻性的行業。“新興產業和消費是目前市場中僅有的發展確定方向,認同度較高,因而即使大盤遭遇調整,它受到的影響也較小,再加上‘十二五’規劃細則推出在即,無論是政策還是輿論,都會形成有利于該產業的環境。”

袁宜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市場調整時,機構采取的大多是“調倉”而不是單純的“減倉”。“一般是減權重股、周期股,增消費、新興產業,單純地下調股票倉位目前并不常見。”

董丁說,他們目前的策略是權重股不碰,目標放在成長性好的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上,一旦有把握較大的機會就會殺入。“一個機會是成長確認,不少創業板股票的成長性很確定,再加上政策刺激,我們肯定不會放手,另一個則是有高送配預期,也會介入。”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