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盤勢

創業板市場轟轟烈烈,B股市場何去何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


近日開板的創業板市場轟轟烈烈,而躺在另一個角落的B股市場卻近乎無人問津。B股市場未來何去何從?筆者認為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程度和資本項目開放進程緊密相關,不是獨立職能部門能夠決定的,它是國家綜合考量的結果。但是,管理政策的定位,將直接影響到B股市場的走向。

設立B股市場的初衷,是為了另辟一條引進外資渠道,作為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橋樑,實現吸引外資和建設離岸金融市場。當前,隨著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和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以及QFII制度和QDII制度實施的衝擊,證券市場投融資渠道不斷擴寬。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監管層需要適時調整對B股市場的政策思路。由於B股市場目前是我國居民外匯存款的重要投資渠道,是金融證券市場投資品種多元化的重要體現,結合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整體戰略來看,B股市場如果要繼續存在下去,就應作為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中多層次市場的一部分。如果對B股市場作這樣的新政策定位,筆者試提出幾種可能的選擇:

方案一:通過存托憑證促進B股市場轉型。因為中國境內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並未接軌,境內投資者對境外股市瞭解較少,缺乏直接投資於境外資本市場的窗口。目前可通過存托憑證的方式對B股市場實施轉型,保留境內居民大量外匯存款的投資渠道,設法促進投資品種多元化等金融創新,實現境外投資。


方案二:將B股市場發展成獨立的以外幣計價資本市場。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境內的外匯資源,還可擴大B股市場的規模,進一步規範和改善B股市場的運作機制,使之能夠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窗口,為吸引外資積極的創造條件。

方案三:A股與B股合併。目前QFII的實施以及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可自由兌換後,B股市場相對功能將逐漸被A股市場所取代,這種同股不同權的市場割裂狀態,已使得可替代性也越來越強。當然,由於市場不規範、投資主體不健全、人民幣不完全兌換等因素,A、B股的合併將是個漸進的過程。

目前在我國資本項目下還未實現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可供實施的A、B股的合併計劃可以有以下幾種:比如,參照關閉STAQ、NET系統及地方櫃檯交易系統和規範兩市小基金的成功做法,在一定期限內實現A、B股的平穩合併。比如按權重將A、B股通過匯率轉換。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將對B股的理論投資價值有所提升,但加大了匯率波動的風險。因此在人民幣自由兌換之前,將B股股價以當時匯率折算成人民幣價格按照非流通股轉為流通股的方法轉換,可以避免投機現象。再如設立針對B股市場的證券投資基金,通過設立國家投資基金、中外合作投資基金、境外投資基金,將各種市場投資主體引入國內證券市場,同時投資於A、B股。通過投資基金在兩個市場上的買賣,縮小A、B股價差,從而促進A、B股並軌。

以上述的B股市場重新定位,首先需要放鬆對境內機構投資者參與B股市場的限制。筆者以為,從目前市場看,允許具有外匯賬戶並有外匯存款的境內機構投資者進入B股市場,通過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規定其進出路,則目前環境下的一些政策障礙可以解決。其次,擴大券商外匯業務範圍,允許券商通過同業拆借來籌措資金,拓寬券商外匯資金來源渠道,提高券商參與B股交易的積極性。今年3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經營「買賣或代理買賣人民幣特種股票」資格,可以看作是開放券商B股自營業務的信號。另外,恢復優質企業發行新B股和定向增發,擴大市場規模和容量,讓多方投資者看到B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從而共同推動市場的發展。

據悉,整合過去已頒布的分散在不同規定、辦法等規範性文件中的外匯管理法規,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的、操作性強的管理辦法來規範B股市場行為的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證券公司外匯業務管理辦法》初稿也徵求了外匯基層意見,希望盡早頒布實施。

目前,我國B股市場交易的電子化程度相對較高,而管理部門的監管手段卻相對落後,缺乏一套有效的能夠及時掌握被監管對像相關信息的機制。因此,管理部門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電子化程度。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