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券商IPO承銷“吸金”62億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由于新股發行活躍,券商承銷業務大漲。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證券公司獲得IPO承銷及保薦費用合計達到62.47億元,與2009年下半年相比增長19%。
據中證報6月2日分析指出,今年以來新股發行持續處于活躍期,券商的承銷業務隨之出現大幅增長。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證券公司獲得IPO承銷及保薦費用合計達到62.47億元,與2009年下半年相比增長19%。
承銷“蛋糕”眾人分享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首發新股已有141只,分別由44家證券公司擔任承銷和保薦工作,這使券商合計“吸金”62.47億元。與2009年相比,今年以來的券商承銷業務呈現三個突出的特點。
首先,今年以來IPO的發行節奏較快,業務量增多。2009年首發新股合計為111只,今年前5個月就遠超過這一水平。雖然中小板和創業板新股占據了IPO的大多數,不過個別中小板或創業板新股的發行費用并不低.例如,中小板新股--海普瑞發行費用高達2.18億,超過了主板新股中國一重和華泰證券。
其次,承銷收入的分配更加平均。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通過承銷新股首發獲得承銷收入超過億元的證券公司有21家,合計承銷收入為53.48億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為85.61%,其中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9.52億元名列第一。而2009年承銷收入超過億元的券商只有12家,合計承銷收入為38.03億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為78.36%。與之相比,今年以來承銷收入分布更加分散,宏源證券和第一創業等券商也躋身億元大戶的行列。
再次,傳統承銷業務三強也出現了變化。近些年大券商一直是承銷收入大戶,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平安證券,經常成為收入榜的前三名。然而,今年中小盤新股頻發使承銷收入格局發生了變化,平安證券占據榜首,招商證券和國信證券則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而中金公司屈居第四位,中信證券僅列第九。
分析人士指出,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這樣的大券商,往往不屑于去承銷創業板或規模較小的中小板新股,兩家券商今年以來僅各自承銷了3筆IPO業務,這與招商證券(15筆)和國信證券(13筆)相差甚遠,進而導致其承銷收入排名下滑。
發行費率出現攀升
進一步統計顯示,2009年IPO融資總額高達2021.97億元,而今年以來IPO融資額僅為1765.49億元。為什么融資額低于去年,但承銷費用卻環比增長兩成呢?對近幾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發行費率的持續上升是促使承銷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2008年有76只新股合計募集資金1034.38億元,發行費用為30.83億元,發行費率為2.98%。2009年111只新股的發行費用合計為70.36億元,發行費率攀升至3.48%,進入今年以來,141只新股的發行費用合計達到80.53億元,發行費率再度攀升至4.56%。
從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來看,發行費率差別很大。華泰證券募集資金156.91億元,發行費用支出卻只有1.67億元,發行費率僅為1.06%,為今年以來首發新股中最低的。發行費率最高的雙箭股份,募資資金6.4億元,發行費用達到9237萬元,發行費率更是高達14.43%。此外,神劍股份、三五互聯、三維絲、科冕木業、華誼嘉信和賽為智能的發行費率也均超過10%。?
總體來看,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新股的發行成本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例如,今年以來45只創業板新股的平均發行費率為5.93%,遠高于滬市主板新股2.33%的發行費率。市場人士指出,監管層對于券商的承銷收費并沒有硬性的規定,主要還是取決于上市企業和券商自身的議價能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創業板的承銷費率高于主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創業板的融資規模比較小,而券商每個創業板項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并不少于主板項目;同時,創業板的保薦期延長到了三年,券商的保薦責任也更大了。
(吳蘭蘭?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