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Next和中國環交所擬攜手合創市場 共營碳排放額度交易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外國企業團體認為,中國日後有望准允實施部份國內或國際的碳排放交易機制,現歐洲最大的碳排放額度現貨市場,歐洲環境交易所BlueNext,正準備和北京環境交易所進行合作。
BlueNext 表示將與北京方面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協商創立一個市場,以供未來進行碳排放額度交易。
BlueNext 執行長 Serge Harry 指出:「這是我們另一步拓展版圖的舉措,對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等,有龐大潛力發展碳交易的市場進行開發。也讓我們離長久以來,成為國際單一碳參考價格指標商的野心更為接近。」
目前注資中國減少污染專案的外國投資者,可以獲得減排認證(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s),根據因應全球暖化的京都協議書中「清潔發展機制」規定,這些減排認證可用以抵銷歐洲或其他已開發國家的碳排放限制。
但根據目前法令規定,這些碳排放額度不能在中國境內交易,必須和特定海外項目搭配,才能在海外二級市場進行交易。
Harry 表示根據此項協議,BlueNext將可連接北京環境交易所的資料庫,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為投資人製造更多碳排放額度,發展中的專案。
北京環境交易所發表聲明表示,此次合作將為更多買家提供參加交易機會。
目前為止,中國主要仰賴監管來遏制污染,而不是透過市場。但許多人認為中國將放寬管控,准允進行某些排放交易。去 (2008) 年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城,分別成立了排放交易所。中國最大的國有能源企業中國石化 (600028-CN;00386-HK)已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合作,創建了天津氣候交易所。
中國至今尚未定立國內碳排放上限,現已成為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主要來源國,碳排放額度占全球總量逾 80%。不過,外界對中國生成碳排放額度的程序批評諸多,普遍懷疑許多程序內容並不符合京都協議書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規定目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