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虎視戴爾全球第二PC品牌地位 都因低價當道 彈性出色!
鉅亨網黃欣、林佳萱 外電報導
來自台灣的宏碁 (2353-TW;Acer),現在已即將取代 Dell (DELL-US)成為全球第 2 大個人電腦經銷商,而這不但歸功於宏碁的低價筆電和 Netbook,其執行長Gianfranco Lanci 也是重要的幕後推手。
宏碁在全球知名的程度,從海關人員已經認得Lanci 是何許人可見一斑。Lanci 讓宏碁從 PC 經銷商轉型成為一家運作良好、讓電腦產業傳統相形失色,並引領台灣科技產業鏈成長的企業。
《紐約時報》報導, Dell 的發展是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從宿舍到企業」故事之一,不過今 (2009) 年,宏碁就可能從 Dell 手中奪下全球第 2 大 PC經銷商頭銜。而如果這真的發生,宏碁的競爭者就只剩下 H.P.(HPQ-US),而在美國市場,從來沒有外國電腦企業能爬到這麼高的地位。
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 個人電腦產業分析師 Roger L. Kay 指出,宏碁的成就卓著,它也確實克服許多困難。而台灣也是如此。
電子大廠如鴻海 (2317-TW)、廣達 (2382-TW)等,將台灣打造成製造業中心,代工生產音樂播放器、電玩遊戲主機、手機與電腦等產品及零組件─供給市場消費者和企業。但銷售這些產品的企業如 H.P.、Dell、Apple (AAPL-US) 等,都對台灣代工製造廠施以龐大壓力,確保成本價格低廉。
所以,企業領袖和台灣政府力促本土公司把眼光放遠,胸懷雄心,許多台灣企業也就此成立品牌、打響知名度、進入全球各地的家庭當中,並在快速發展的科技產業佔據更多關鍵技術。
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廠商元太科技 (PrimeView International) 的董事長彭天華 (Tien-hawPeng) 表示,「台灣絕大多數公司都是景氣榮枯 (boom-and-bust cycle) 的奴隸。在價值鏈當中尋找較好的位置,降低景氣變動對企業的衝擊,可說是大家的目標。」
在這一點上,沒有台灣公司能做得比宏碁更快更好。現在宏碁已經是全球第 3大電腦經銷商,而宏碁徹底改造的經驗也成為商學院的活教材。
其實長達 15 年來,宏碁始終處在「精神分裂」:公司一方面為其他個人電腦大廠代工,生產的產品要貼上其他品牌的標籤,另一方面則生產同樣相似的機器,貼上自己公司的品牌。這樣造成很明顯的衝突,宏碁主管表示,宏碁自己的品牌必須與集團製造部門的客戶對打。
2000年的時候,宏碁開始分割製造部門,1 年後獨立為專營製造業務的公司緯創資通(3231-TW), 宏碁組織縮小、向更靈活變革,準備好以新的品牌為更大的全球佈局努力。
過去 Dell 靠高度倚賴直營銷售、維持與大企業的銷售關係,打敗競爭對手如 Compaq、IBM、H.P.。宏碁則做了相當違反直覺的決定─專門生產提供消費者的筆記型電腦,而且透過零售經銷商、不採取直營販售的商業模式。這個方式正好與對手 Dell 截然不同,卻正是這個策略為宏碁贏得 2000 年個人電腦產業成功桂冠。
接下來幾年,電腦零售市場的改變對宏碁十分有利。因為個人消費者對電腦的需求超過了企業,並且對筆記型電腦的需求超越桌機─「自從把製造部門分拆後,我們就認為,如果個人電腦逐漸趨向大宗商品,消費者終究會是業務的最大重心;有鑑於此,直營銷售並不是正確的商業模式。 8、9 年後就可以證明我們今日的決定是非常適當的。」去年起擔任宏碁執行長的Gianfranco Lanci如此表示。
金融風暴反而更推升了宏碁的事業高峰。金融風暴使企業資本支出拮据,宏碁推出的小筆電(netbook)輕薄低價,正符合市場需求,因此在一片蕭條的電腦產業中開創大商機。相當倚賴企業客戶的 Dell ,反而在此時受到沉重打擊。
根據市調公司 IDC統計,去年宏碁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占率大增 3%,達到 10.9%,Dell 同期只增加 0.1%至 15% ,今年宏碁更縮小差距,第 1季已達11.6%,直追戴爾13.6%的市占率。Gianfranco Lanci 相當有信心宏碁可以持續成長,特別在美國與中國這兩個最有商機的地區,他也主導宏碁走入手機市場,因為他認為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有相當多共通點。
「我們擁有關鍵技術,而這兩個市場已經逐漸合為一體。」
宏碁以無線網路技術、待機時間相當長的薄型筆電,持續佔領 Dell 的領土,原本由華碩(2357-TW;Asustek) 推出的小筆電也成為宏碁重砲轟擊的威力武器。宏碁低成本的運作結構讓研發有足夠的資金,但H.P. 批評宏碁產品系列不夠完整,且缺乏品牌特色以提高價格,而且 Dell 現在也開始進軍宏碁霸佔的零售市場,以大量新設計產品吸引消費者。
但前兩季 H.P. 個人電腦營收分別大跌 19%,Dell甚至跌更慘,前兩季桌機銷售各跌 30% ,宏碁的整體營收雖然同樣下滑,但僅減少 7% 和 8%。GianfrancoLanci:「現在這種艱難的市況我們還能處理,我不認為其他競爭對手有辦法勝過我們。」
宏碁與對手最大的差別在於,宏碁只專注銷售電腦的業務,並創造產業分析師眼中最低價的成本結構。宏碁善於使用代工廠資源,幾乎保持零庫存,GianfrancoLanci表示,「從消費者端取得訂單,到交由代工廠製造,宏碁不碰觸產品。」
去年宏碁靠 6000 名員工努力創下 166億美元的營收,獲利 3.58 億美元,靠的是產品低利潤開拓市場。宏碁的營運利潤率是 2% ,相當於對手 H.P. 和 Dell的一半。產業分析師指出,「電腦產業的獲利與成長是取捨問題。」
Gianfranco Lanci指出,Dell惟有採取強烈的手段「大裁員」才能降低成本,而 Dell 對此不願發表意見。
主導宏碁這番大幅改革的靈魂人物包括義大利裔的執行長 Gianfranco Lanci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以及目前的總裁王振堂,但長期觀察人士認為,GianfrancoLanci 對歐洲市場的經營讓宏碁真正成長為一個成功的全球品牌。他善加經營與通路零售商的關係,確保每一家店都買得到宏碁的電腦,不採取直營銷售與零售商為敵,反而與之交好。
華碩也正在複製宏碁的成功模式,開始以個人電腦品牌在歐洲快速崛起,宏達電(2498-TW;HTC) 也以全球第一支可用 Google 的 Android 平台手機打響知名度,BenQ 也以小型放映機等產品在中國大有斬獲。許多台灣公司對軟體部門投注資金,寄望開發美國市場、生產如 iPhone 般帶來驚人利潤的產品,台灣政府也鼓勵企業進行軟體研發,希望帶動一波網路及行動通訊設備的強勁成長。
6 月初,元太科技花 2.15億美元併購美國的E Ink公司,接收多項顯示科技專利,並成為替 AmazonKindle 和 Sony Reader 製造電子書顯示器的公司。
這些台灣企業與宏碁都面臨類似問題─當前要務,是組織購併其他品牌後旗下的各種產品。
前兩年宏碁買下 eMachines、Gateway 和 PackardBell ,分別擔綱較平價、北美較高價品牌以及歐洲較高價品牌的腳色。但這卻讓宏碁的產品形象變得十分雜亂,事實上最終目標應該是創造全球一致的產品形象。但執行長 Gianfranco Lanci 認為,宏碁應該因地制宜,才能有更好的表現,「如果想要有符合消費者屬性的精確產品,只有一個品牌形象幾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 Gianfranco Lanci 還有更大的挑戰,因為宏碁正努力在北美追趕 H.P. 和 Dell ,在中國追趕聯想(LNVGY-US、0992-HK;Lenovo), 現在宏碁在歐洲已經僅次於 H.P. 了。
宏碁在全球市場中進行獨特的多元化管理,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說:「這是台灣的工程技術與歐洲細緻的商業管理結合的結果,宏碁無論彈性或適應能力都是非常特別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