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共同"污染的龍江河
鉅亨網新聞中心
增長宿命論河池鎘污示警
2012年2月1日,廣西河池市大霧彌漫,能見度極低。在這座因水體鎘污染而成為全國焦點的城市,找出污染源卻如“迷途尋蹤”一般,得不到答案。但在答案揭曉前,河池市副市長李文綱等9人已被免職、撤職處理。
1月25日,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河礦業”)董事長、廠長和安環部經理被廣西當地警方控制。當地政府一度將金河礦業認定為此次鎘污染的責任單位。然而,《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河池當地政府對于金河礦業鎘污染的歸因仍存爭議。目前,金河礦業已經展開申訴。
21噸鎘污染物從何而來,截至本報發稿時止,廣西官方仍無明確說法。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身為“有色金屬”之鄉的廣西河池,大量有色金屬產能沿河而布,河池盡管對此工業布局早有擔憂,囿于經濟增長依賴有色金屬行業之因,難有調整,直至本次污染事件爆發。
這并非是河池一地的宿命。長期以來,中國便有沿河進行工業布局的傳統,而地方政府對于經濟增長速度和發展的強烈訴求,又使周邊環境與資源的透支現象難于得到抑止。監管之失,已非河池一地現狀。污染的宿命,已然注定。
金河申訴
1月15日,廣西鎘污染事件爆發。十天之后,金河礦業在此次污染事件排查過程中,第一個被鎖定為污染源嫌疑企業。1月25日,在環保部門的排查過程中,金河礦業因未能提交其渣場的地質勘探資料和環評報告,被認定為此次污染事件的首要污染源。其后,該公司董事長等三名高管被當地公安機關控制。
2月1日,當記者來到金河礦業廠區采訪時,這家有國企背景的礦業公司已經按照河池市政府的要求停產整頓,廠區一片安靜。在涉嫌廢水滲漏的礦渣堆放場上,原來露天堆放的礦渣已經用防雨布全部遮蓋,數名建筑工人正在完善渣場的收集池、回收池的相關附屬設施。
金河礦業副總經理李孟凡對記者表示,起初政府懷疑公司露天堆放的礦渣在雨水的沖刷下,可能會有含鎘的廢水滲漏到地下河,最終引起龍江河的污染,而由于該渣場建設于1994年,公司在接受排查時未能及時找到建設該渣場時的水文地質勘探資料以及相關的環評報告,因此,被“誤認”為是此次事件的嫌疑污染源之一。
就在三名負責人被控制之后,金河礦業經多方努力,終于找到了該涉嫌排污渣場的水文地質勘探資料以及相關的環評報告。“這是我們的‘救命’材料。”李孟凡說。他向記者出示的《水文地質勘探報告書》和《環評報告》證實,金河礦業符合環評要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