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理性認識適度通脹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針對創下年內新高的CPI數據,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導致7月通脹壓力加大的因素并不具有持續性,加息不是下半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通脹不會惡化
中國證券報記者:最近游資輪番炒作農產品,最新的CPI數據達到今年以來的高值,未來是否有通脹惡化的隱憂?
左小蕾:每次CPI一上漲大家就開始關心是否會通脹,但深入分析CPI上漲的原因以及國際糧價與國內CPI的關系,會清楚地發現下半年國內通脹不會惡化。
7月CPI上漲有兩個因素,一是受翹尾因素影響,去年7月CPI是全年最低的月份,同比負增長1.8%,因此今年7月是月度翹尾影響最大的月份;二是自然災害導致的食品價格上漲,這是7月CPI攀上月度高值的主要新增因素。
但這兩個因素對通脹都不形成趨勢性影響。參照去年CPI走勢,翹尾影響將在下半年CPI走勢中逐漸遞減。食品中,短周期的蔬菜等在災害過后,可以較快恢復種植,緩解價格壓力。生產周期較長的糧食并沒有受災害影響出現供求失衡和短缺,加上糧食儲備超過國際糧食安全儲備水平一倍以上,國內糧價不易大幅上升。我國主要非進口糧食價格基本沒有與國際接軌,近期國際糧價大幅上升不會直接影響國內糧食價格。因此,國際國內糧食因素不支持CPI下半年延續7月的升勢,預計全年CPI應該可以控制在3%-4%的水平。
此外,全球低利率貨幣政策下,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大規模流入糧食市場,這是否會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形成嚴重的成本輸入型通脹的風險需要密切關注。
加息不是主基調
中國證券報記者:按照您的判斷,下半年動用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手段調節市場的可能性是不是會降低?
左小蕾:央行今年以來已經動用所有數量工具管理通脹預期,市場各種聲音猜測央行下半年是否會動用利率工具。我認為,加息不是下半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目前經濟并未過熱,主流的預測觀點都認為未來幾個月GDP增速有可能放緩,加息不利于經濟增長態勢的進一步趨穩。而導致7月份CPI站在較高水平的那些因素并不具備可持續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