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4大報挺IPO:市場需活水 別讓它背黑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6-13 15:35
中證監日前公佈,今年 IPO 審結通過率約為 73.15%,未通過 (包括終止審查和否決) 率約為 26.85%,加上最近 3 周獲批准通過 IPO 的企業數字少於 10 家,被解讀為監管機構呵護市場堵漏洞。昨 (12) 日,大陸 4 大財經媒體發文指出,IPO 不應該為大市調整背黑鍋,認為新股發行應該常態化。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證券報》指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環節,新股發行市場化是 A 股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也是資本市場發揮創業創新「孵化器」功效的基本保障。不宜將新股發行常態化與市場漲跌直接掛鈎,尤其不可重走所謂「暫停 IPO 以救市」的老路。
報導認為,從歷史數據來看,IPO 籌資額上升與股市下跌並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過去數次暫停 IPO 也並未扭轉股市下跌勢頭。另外,暫停 IPO 能不能救市是個未知數,但暫停 IPO 對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及實體經濟的傷害是可預知的,最直接的傷害是一些優質公司難以獲得上市融資機會,一方面將使上市公司資源稀缺性加劇,增加殼資源炒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加劇實體經濟面臨的融資難、過度依賴間接融資等難題。
作為配置資源最有效率、風險承擔最為分散的市場,資本市場將喪失創業、創新「孵化器」功效。更嚴重的是,資本市場發展預期將再被擾亂。
《上海證券報》也稱,適度調整和變動新股發行的節奏,體現了監管層呵護市場的用意,推行改革的過程中,綜合考慮改革力度和市場可承受程度,也更有利於市場平穩運行。然而,IPO 並不是決定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每周發幾家」不應成為投資者決策的根本依據。
該報認為,發行體制是資本市場綜合改革的重要一環。嚴控 IPO 的觀點,把作為資本市場重要基礎性制度組成部分的發行制度與其他制度割裂了開來,把資本市場複雜的綜合改革簡化成了發行改革和為發行改革鋪路的改革。
文章並引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的看法,指 IPO 核發節奏可快可慢,關鍵是不能停。暫停 IPO 不僅不能改變市場的基本走勢,反而會進一步強化投資者的熊市預期。
《證券日報》題為「繼續讓 IPO 為大盤調整『背黑鍋』已不合時宜」的評論認為,暫停 IPO 就能讓大盤扶搖直上的想法太「高估」IPO 了。以 2016 年為例,A 股增發募集資金量為 16918.03 億元,是 IPO 融資規模的 11.31 倍。
由此可見,跟定增市場比起來,IPO 市場融資規模仍然較小,不足以對 A 股造成下行壓力。
文章指出,市場需要「活水」,發行新股就是為市場補充「活水」。一些優秀的、新鮮的「血液」進入市場,可以提高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拓展投資者的選擇範圍。
《證券時報》繼上周發文後,昨天再發評論說,去年 2 月份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以來,A 股市場監管全面加強,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立體展開。一年多來,A 股市場秩序得到改善,市場各方比以前守規矩多了,對法治多了一分敬畏感,整體風氣有所好轉,成績有目共睹。
該報說:「我們認為,一方面,投資者守法合規的交易自由都應該得到保護,證券市場應該發揚『買者自負,賣者有責』的契約精神。基於此,監管的重點應該放在『抓壞蛋』上,盡量避免對交易環節進行直接干預。」
商業銀行 6 月將面臨第 2 季 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 考核,資金面波動或較大, 可能令市場預期搖擺,滬綜指昨 (12) 日收盤報 3139 點,跌 18 點或 0.59%,日線止步 4 連陽;深成指報 10,119 點,跌 57 點或 0.56%;創業板指報 1775 點,跌 20 點或 1.15%。兩市成交萎縮至 3873 億元 (人民幣,下同),滬市僅成交 1702 億元。
今 (13) 日午盤,滬綜指報 3151.25 點,漲 0.36%,截至 15:00 報 3153.95 點,上漲 14.07 點或 + 0.45%;創指午盤報 1794.59 點,漲 1.07%。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