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舉正專欄】中東內鬨...因為那個兄弟特立獨行
苑舉正 2017-07-10 17:35
幾個禮拜來,卡達已經被周遭國家歷經斷交、封鎖、禁運,甚至威脅,達到前所未見的地步。事情發展很突然;表面上,事件發生是因為一則發自卡達官方的消息。這個消息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王室頗有微詞,卻對伊朗讚譽有加。於是,沙烏地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這幾個國家發動斷交,聯合封鎖卡達海、陸、空三線,讓這個什麼都靠進口的原油國家連食物都成問題。
約兩週前,這些國家提出 13 項條件,要求卡達履行,作為談判的基礎。卡達的外交部長已經斷然拒絕,認為這些條件既不實際,又很苛刻。對於我們而言,海灣國家的人長得一樣,穿得也一樣,信一樣的宗教、產一樣的石油、說一樣的話,根本就是一個大家家庭中的不同成員。這也難怪當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被問到,對於卡達遭到阿拉伯國家集體外交壓力,應當如何處置時,他僅淡淡的說,這是他們的家務事。
真的這麼簡單嗎?海灣國家的政治真的只是一家人的小恩怨,打打鬧鬧,過一會兒就會和好嗎?答案恐怕並不單純。至少從 6 月 5 日開始,沙烏地阿拉伯帶頭,連同其他阿拉伯國家同時與卡達斷交的時候,就已經說明此事下手之重,若不是深仇大恨,兄弟之邦實在沒有必要做得這麼絕。更何況,前不久,川普第一次外交訪問的第一站,就在沙烏地阿拉伯辦了一場阿拉伯國家的高峰會,其中卡達赫然在列。如今,對於這個重要資源地區而言,這些事情可以說是亂上添亂。
不過,這個亂局,極有可能是這一切外交爭議發生的主因,雖然斷交國家提了 13 項復交條件,但其中有三項是一切問題的起源。這三項條件是,半島電視臺、伊朗與穆斯林兄弟會。斷交國所堅持的理由是,卡達以金錢支援恐怖組織。然而卡達自己矢口否認這一點,卻認為他們的確有與這三個單位,以金錢或是以外交關係做接觸,但理由不是支援恐怖組織,而是卡達長期以來一直走的獨立外交路線。
這個路線對於風格保守的阿拉伯國家而言,可以說是芒刺在背。當卡達走獨立外交路線的時候,這個做法可能改變海灣地區長期不變的政治生態。因此,這些國家,在川普總統訪問後不久,同時取得美國老大哥默許,立即採取斷然手段,不惜引發地區衝突。我們現在針對這三點做一些說明。
首先是阿拉伯世界赫赫有名的半島電視臺。這是一個仿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的全新聞頻道。在開播不久時,這個電視台就已經取得了阿拉伯國家的普遍信賴,成為全世界企圖理解中東地區的最佳頻道。當 2011 年,突尼斯出現所謂「阿拉伯之春」的平民革命時,半島電視臺不遺餘力,鼓吹「茉莉花革命」。結果不但導致許多個阿拉伯國家的政權更替,還差一點在沙烏地阿拉伯引發大規模的反抗事件。這一點對於沙烏地阿拉伯而言,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其次,就是對伊朗的態度。伊朗是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的世仇與天敵;世仇是宗教的夙怨,而天敵是地下的資源。伊斯蘭教有兩派,其中大多數人為遜尼派,少數人為什葉派。宗教派別的區分起源很早,但這不是我們要分析的重點。我們想講的是,沙烏地阿拉伯雖然人口不多,但卻因為管理聖城的緣故,成為遜尼派的大本營。什葉派雖然人數相較遜尼派少,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集中在伊朗以及周圍的國家,使得伊朗成為全球什葉派的中心。
這兩個派別所衍生的問題很複雜,但稱他們為世仇亦不為過,不過世仇之間,卻因為地下的原油與天然氣,讓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這兩個能源大國,除了在市場上爭鋒相對之外,伊朗在中東各處與沙烏地阿拉伯較量,爭取主導權的意味濃厚。
在葉門,伊朗支持胡塞叛軍,就直接與支持政府軍的沙烏地阿拉伯起了衝突。衝突爆發兩年多以來,戰事膠著,引發一大堆問題,使得沙烏地阿拉伯遲遲未能解決自己南方的什葉派叛軍的問題。正當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殺紅眼時,與伊朗僅一海之隔的卡達,卻因為共同擁有,以及一起開發全世界最大的海上天然氣而交好。這使得其他海灣國家看在眼裡,非常不是滋味。
第三,就是卡達對於埃及境內的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兄弟會曾經選出埃及民選總統莫西,可是在埃及現任總統塞西發動軍事政變後,他居然以屬於兄弟會成員的身份,把莫西抓起來,同時進行了審判,還判了死刑。雖然至今尚未執行,但是任何稍微理解中東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判決的敏感度。這也是為什麼,原來在地理位置距離卡達並沒有那麼近的埃及,會在第一時間就配合其他國家採取大動作,制裁卡達。
目前,在卡達擁有空軍基地的美國終於說話了。國務卿提勒森說,這 13 項條件確實苛刻,但依然不失為一個對話的起點。提勒森的言下之意是,美國鼓勵對話,並不希望阿拉伯兄弟之間的爭議過大,持續過久。但是,對於長期有夙怨的這些中東國家而言,我們必須進一步觀察,拭目以待,接下來他們會發生什麼事。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