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聚美優品撤回私有化要約,陳歐21個月的私有化鬧劇終于結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1-29 20:39
11月27日晚間,聚美優品發布公告,聚美優品董事會特別委員會收到了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歐等組成的買方團提交的通知函,決定撤回2016年2月發出的私有化要約,立即生效。
在經曆了21個月的交涉之後,聚美優品的私有化之路終于以要約撤銷告終。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公告發出後聚美優品連續兩天股價大幅拉升,其中27日盤中一度漲近35%。聚美方稱,在目前階段,撤回私有化要約符合公司長遠發展利益,有利于持續爲投資人創造價值和回報。
2014年5月16日,聚美優品先于阿裏巴巴和京東在美國紐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聚美優品最高股價曾達到每股28.28美元。按照開盤價27.25美元計算,聚美優品市值約爲39億美元。而在2016年2月聚美優品發出的私有化要約時,聚美優品市值約爲9億美元,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市值縮水了近30億美元。
兩年時間,聚美優品市值縮水近8成?
聚美優品上市的時候,國內電商厮激戰正酣。“千團大戰”幸存者仍在拼命燒錢,聚美優品已經連續8個季度盈利,並將商品品類擴展到服飾、保健品、輕奢品等,成爲平台性女性商城。四年的時間,給了出資人800多倍的報答。31歲的陳歐因此成爲紐交所史上最年輕的中國CEO。
然而電商平台,難逃假貨怪圈。聚美優品的風光卻是短暫的。股價短暫上漲至接近40美元後,連串的風波讓聚美優品開始了下跌模式。
2014年7月,祎鵬恒業的供應商被曝通過僞造品牌授權書和報關單等,在多個電商平台銷售假冒服裝和手表,聚美優品名列其中。“售假”事件曝光之後,聚美優品的股價連續跌了4個月,並且遭到了多家美國律師事務所的起訴。
爲了平息假貨事件帶來的影響,陳歐將占48%的平台業務大幅砍去,轉爲自營。調整後收效明顯,其2015年自營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16%,達到71.1億元。但是自營模式導致運營成本上升, 2015年聚美優品的三季報中,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虧損達8690萬元。
同時在聚美上市後的兩年裏,國內電商紅利期一過,線上用戶都增長乏力,流量枯竭。品類單一的垂直電商原本黏性不足的劣勢更加凸顯。母嬰電商紅孩子賣給了蘇甯,樂蜂網賣給了唯品會。聚美優品前有淘寶、京東等幾大綜合電商的圍追堵截之下,2013年在B2C網絡零售市場中占22.1%份額的聚美優品,到2016年只有0.7%。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沒有好看的財報、可觀的預期,聚美優品遭到評級機構TheStreet Ratings的唱衰,將其股票評級調至D級“賣出”級別,美優品股價大跌4.49%。
長達21個月的私有化鬧劇
2016年2月17日晚間,聚美優品宣布收到來自CEO陳歐、産品副總裁戴雨森,以及紅杉資本組成的收購方遞交的每美國存托股(ADS)7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申請。陳歐在內部信中稱,目前的美股市場,聚美優品被嚴重低估,私有化將有利于公司在轉型期更靈活,做更長期的決定,能讓公司更好地應對轉型和競爭。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聚美優品擬以7美元/ADS私有化的消息一出,不少中小投資者即刻表達了極大不滿,一些中小股東甚至集結到網上,聯合起來進行維權。面對投資者的低價私有化質疑,目前聚美優品方面還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表示“私有化是一個合規合法的市場行爲,此外中概股私有化也是一種趨勢”。
今年8月,聚美股票持有人恒潤投資主管合夥人Peter Halesworth發布公開信炮轟陳歐的消息傳出。Peter Halesworth在公開信中稱,在中國線上購物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聚美優品宣布私有化後的一系列錯誤使其股價大跌45.2%。
對此,陳歐曾于8月31日作出公開回應,否認信中所提的一系列指控。
圖片來源:聚美優品CEO陳歐微博
此次撤回私有化要約之後,聚美也將多元化轉型方面的成績進行了公布。在共享充電寶方面,聚美宣布累計用戶達2800萬,最高日訂單過55萬單,覆蓋城市200多座,且已在部分城市實現了盈利。
在影視方面,聚美宣布其投資的IP劇《溫暖的弦》已經殺青,將在明年正式播出,已被湖南衛視和騰訊視頻購買播出權。同時聚美稱會開辟更多新業務,擁抱其他線上線下流量入口。
對于其他相關數據,聚美稱在12月發布2017年上半年財報進行公布。
據業內分析,樂視風波之後,互聯網公司在國內上市的環境發生了變化,這是聚美優品撤回私有化要約的重要原因,同時,美國資本市場有所回暖,留在美股或許能迎來轉機。誠如聚美公告所言,在目前階段,撤回私有化要約符合公司長遠發展利益,有利于持續爲投資人贏得回報。
■ 作者:邢莉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