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拆解對香港銀行業信貸風險的誤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5-16 13:44


近日有評級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私營部門信貸(private sector credit)對本地生產總值(GDP)比率偏高,是全球三大最容易出現宏觀審慎風險(macro-prudential risk)的地區之一。報告又指香港銀行體系與內地的貸款和連繫日漸增加,而金管局監管「香港銀行在內地擴張發展」時,需與內地監管當局協調,因此認為金管局在獨立、審慎地推行監管工作時面臨挑戰。這些觀點立論缺乏客觀基礎,我認為有必要釐清當中的誤解。

誤解一:香港私營部門信貸對GDP比率偏高,形成很大的宏觀審慎風險

這種誤解常見於類似的分析報告,當中存在兩大問題。首先,香港是一個國際商貿金融中心,很多跨國企業在香港營運和融資,香港銀行業向企業提供的「本地」信貸並不是全部在香港境內使用。因此,在計算私營部門信貸對GDP比率時,「分子」會被高估,而同時「分母」卻僅以香港本土GDP做基礎,指標自然會被誇大。反觀同一個指標在計算其他經濟體時,則是以全國GDP為分母。這就正如倫敦是英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倫敦的銀行向企業發放的信貸不只於倫敦市內使用。倘若我們以倫敦的GDP作計算基準,則倫敦的信貸對GDP比率難免像香港一樣被明顯扯高。

第二,要評估香港的宏觀審慎風險,應考慮監管機構的政策回應和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一直是金管局監管重點,金管局過去數年採取的具體措施包括定期對銀行進行現場及專題審查,確保銀行審慎經營借貸業務。金管局又定期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確保香港銀行體系有足夠資本和流動資產,承受經濟和信貸周期逆轉的衝擊。此外,金管局推出一連串宏觀審慎監管措施,包括八輪收緊房地產按揭貸款的逆周期措施,以及啟動逆周期緩衝資本要求,這些政策回應大大提升了香港銀行體系的抗震能力。


事實上,從香港銀行體系的四個指標:盈利能力、資本充足率、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便可知道香港在監管銀行方面的成效。香港本地註冊銀行的股本回報率達11.7%、平均資本充足率高於19%;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只有0.67%,流動性覆蓋率高於150%。這些數字在在顯示香港銀行體系十分穩健,絕對不落後於其他金融中心。
單看私營部門信貸佔GDP比率高,便認定香港是全球三大最容易出現宏觀審慎風險地區,忽略監管機構的政策回應,漠視香港銀行位於國際前列的穩健營運之實際數據和指標,未免以偏概全。
 
誤解二:香港銀行貸款內地業務佔比上升造成風險

內地近年經濟取得可觀的增長,加上內地企業「走出去」,對銀行融資需求自然增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有效的融資平台滿足內地企業的資金需求,是自然不過的發展,亦為銀行業務發展注入重要的增長動力。

讓我們聚焦看看香港銀行內地相關貸款的具體情況。截至2017年底,香港銀行內地相關貸款餘額為42,000億港元,當中41%是借予國有企業(大部分是央企),35%是借予投資於內地的本港和外地公司,餘下24%是借予民營企業。香港銀行審批內地相關貸款時,會採取一貫的審慎借貸標準,若有需要,銀行會要求貸款人提供擔保或抵押品,作風險緩釋。正如前文所提,金管局過去數年顯著加大針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監管力度,因此在過去五年,香港銀行內地相關貸款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維持於1%以下,這絕非偶然,而是銀行在金管局監管下審慎經營業務的結果。

因為香港銀行內地相關貸款佔比較高,就斷定香港銀行面對很大風險,是明顯不了解中國的經濟情況,亦忽略了香港銀行過去十多二十年累積的風險管理經驗。
 
誤解三:金管局需依賴內地監管機構,監管香港銀行的內地業務,因此失去獨立性

監管銀行跨境業務時,巴塞爾委員會定下的國際標準是相關監管當局必須保持溝通,緊密合作,避免出現監管漏洞(supervisory gap)。因此金管局監管歐美銀行時會與美國聯儲局、英倫銀行和歐洲央行保持緊密聯繫,監管內地銀行時會與中國銀保監合作。溝通合作不代表金管局缺乏能力或獨立性去監管海外銀行在港業務或香港本地註冊銀行的海外業務。

就以香港銀行體系42,000億港元內地相關貸款為例,這當中包括外國銀行香港分行對內地企業的貸款,也包括香港本地註冊銀行內地分行的貸款。金管局對香港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進行直接監管,要求銀行採取審慎借貸原則經營業務,並按照金管局的貸款分類標準作出申報。若發現個別銀行的風險管理存在缺失,金管局有權要求銀行作出整改。這些都是銀行業內眾所周知的事實,若因為金管局與內地監管當局溝通合作,便認為金管局失去獨立性,實在是對國際監管當局跨境合作的通行做法和安排未有充分認識。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

2018年5月16日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