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千億到股價飆90倍 力晶CEO:我要做小台積電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5-19 13:00
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自救會的小股東在豔陽下拉紅布條抗議,坐在辦公室裡的力晶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崇仁,翹著腿說:「我把公司從差點倒掉,帶到今天 5 年賺 500 億。」
「我很厲害的,我不是普通厲害,我不是普通人!」記者問:「所以你早就知道力晶不會倒?」他回說:「YES!」
「我從來沒有一天睡不著覺,我安心啊!」這就是黃崇仁,一路走來爭議不斷毀譽由人,理直氣壯做自己。5 年的時間,力晶從下櫃到踏上重新上市之路,黃崇仁再度寫下逆轉驚奇!
力晶的淨值在去年底已經重新回到每股 15.29 元,並且將發出每股 1.2 元現金股利、0.5 元股票股利,也算是躋身經營穩健之列。他承諾力晶將在 2020 年重新上市,並請股東稍安勿躁,力晶屆時將以「更好的面貌」呈獻給股東。
銀行團追繳令
5 年多前,2012 年的 12 月 11 日,DRAM 大廠力晶才因為不堪龐大虧損,淨值轉為負值,被迫從台北股市踉蹌下櫃;當時力晶有約 28 萬名小股東,股價只剩 0.29 元,小股東的咒罵聲、聯貸銀行團的追繳令,都壓得黃崇仁喘不過氣。
DRAM 產業景氣變化起落劇烈,力晶的命運也跟著跌宕,2008、2009 年 DRAM 報價崩盤,這二年力晶陷入空前谷底,分別虧損 575 億、207 億元,負債分別是 1 千 2 百億、1 千億元,全球 DRAM 公司哀鴻遍野,台灣 DRAM 業者也個個深陷泥淖。2009 年 3 月,行政院出面主導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官方打算出錢出力,把台灣 DRAM 廠「三合一」或「六合一」(多家 DRAM 廠合併),才有能力存活與南韓等大軍對抗;如果當時 TMC 成局,也許台灣 DRAM 業能存活,就不會有今天的力晶了。
「當年如果 TMC 成立,我就不用混了!」雖然政府最後沒有貫徹整合計畫,卻不代表力晶能夠安然存活,力晶還是抵擋不住遭下櫃的命運。2012 年 2 月日本爾必達宣布破產,是壓垮同屬爾必達陣營的力晶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力晶淨值已經轉為負值,同年底便宣布從櫃買中心下櫃。
力晶最後一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停在 0.29 元,但當天是以爆量 6 萬張漲停鎖死做收,最後一段交易日時,股價連 11 日漲停板、日均量 2 萬張,是誰在最後「深具眼光」買力晶?至今是個謎。
盤點資產 棄車保帥
向金士頓求援 與台積電斡旋
力晶在 2012 年底下櫃後,為了應付債權銀行的聲聲催討,黃崇仁開始逐項盤點力晶資產,做出第一個決定:棄車保帥。
當時,力晶共有 P1、P2、P3 三個廠,空有廠、沒有錢的黃崇仁找上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對他說:我把廠(P3 廠)的設備押給你再幫你代工。孫大衛評估後,2013 年 7 月金士頓買下 P3 廠的設備,讓力晶入帳近 50 億元,然後金士頓又回頭委託力晶生產,是力晶起死回生的大恩人之一。
加上前一年 P3 廠折舊攤提完畢,光是折舊費用就省下 1 百多億元,讓力晶下櫃的隔年損益表上就出現 1 百多億元的獲利。緊接著 2014 年又賣掉日本瑞力(RSP)股權,入帳近 40 億元,力晶開始一步步走出泥淖。
但力晶真正華麗轉身的關鍵,來自黃崇仁第二個決定:逐步降低記憶體比重、轉型做晶圓代工。幫力晶敲開代工之路的第一塊磚的,是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台積電的幫忙,力晶從此跨入 8 吋晶圓代工之路。
與日本瑞薩合作
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 逐步完成轉型
力晶當年在既有的模具、設備下轉型,從 8 吋的晶圓 LCD 驅動 IC 開始研究代工,透過與日本瑞薩合作,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等於給力晶打了強心針,接著做影像感測,逐步降低原先記憶體比重,發展到今天的局面。
來源:《今周刊》 111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