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年薪160萬還是找嘸郎 台灣風電2萬個缺才怎麼補?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7-14 11:50
撰文 吳靜芳
短短數年內,台灣外海要建造出五.五 GW 離岸風場,這個時間正是綠領人才投入實戰的最佳機會,但機會來了,人,準備好了嗎?
根據經濟部統計,光是二○二○年併網的○.五 GW(百萬瓩)容量,就需要二千人左右的直接就業人才,遴選、競價加起來共五.五 GW 的容量,讓總統蔡英文發下豪語:「二○二五年前創造兩萬個優質的工作機會!」但工作機會同時也代表人才缺口,每家廠商心裡抓不準的是:人,到底要去哪裡找?有廠商需人孔急,開出一畢業就有年薪一百六十萬元的職缺到學校徵才,卻找不到合適的人。
建造一個風場所需的海事、機電、航太、土木、船舶等學門,台灣高教及技職體系都不缺,但離岸風電是嶄新的跨領域工作,是台灣就業市場第一次出現的工作形態。
招募現況 學生英文要學好
一六年,上緯在苗栗外海豎起第一支台灣離岸風機,從無到有,拚搏出台灣第一個示範風場。在此之前,上緯就為找人才提早籌謀,一三年就與台灣海洋大學合作,針對海岸地形變遷、漁會關係、風機基座掏沙模擬等進行研究。
一七年開始,上緯陸續與大葉大學、聯合大學及逢甲大學簽署人才培訓合作備忘錄,協助學校開設專業學程,並以與德國能源巨頭 EnBW(巴登符騰堡能源)合作的優勢,邀請歐洲專家來台授課。
培訓專才 學校需思考定位
「台灣有兩種人才必須自己培養,一是建造、二是營運維護。」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分析,一支風機壽命至少二十年,這二十年內將持續有維運人才需求。
「這個餅有,但不要期待一定能全部吃到,真正的高端技術,國外是不會釋出的。」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郭玉樹認為,即使風機商在台設組裝廠,也不會釋出核心技術,台灣在這階段無法培育風機製造能力,僅低階組裝人才有機會。
他認為,相比之下,台灣條件較像英國,英國風場多、風能好,但沒有重工業、風機製造商,也沒有強大的海事工程。因此英國專注前期規畫的設計、保險、融資等等服務。
人才現身說法》
大電力工程師的新機會!
「我們全班所有讀『大電力』的 40〜50 個人,現在只有我一個人作能源。」今年 30 歲的李俊誼苦笑,「大部分都去台達電、台積電了。」李俊誼畢業於成大電機系、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電機所,原本任職於東元電機參與風機的開發,在 2017 年加入沃旭,與丹麥總部團隊合作,負責電網的規畫。
李俊誼是同屆中的異類,他一心想進能源產業,大學雖然有探討再生能源,但彼時台灣沒什麼實戰機會。畢業後,他選擇到再生能源研究負有盛名的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繼續研讀,「台灣的電網很穩定,但加入再生能源後,電網調度、儲存、設計會有很多狀況及變化。」
李俊誼觀察,多了離岸風電市場,大電力就業機會與他當年畢業時已大不相同,「有實習、有產業,有工作機會,且薪水肯定比之前好。」
來源:《今周刊》 112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散戶進大戶拋
#動能均線獲利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