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台灣央行的艱難選擇:降息跟還是不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0-03-11 20:29


隨著全球經濟情勢愈發嚴峻,逼迫原本老神在在的台灣央行陷入艱難抉擇:降息對推動實體經濟效益不高,不降息的話,在全球共同對抗疫情的大環境下似乎缺乏誠意。

台灣央行已連續 14 季未調整基準利率,在今年 1 月底爆發疫情之前,預測表上全是對重貼現率高度一致的魔術數字 1.375%。但隨著澳盛、花旗等外資分析師率先喊出降息,本地經濟學家也開始出現意見分歧。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將於週四 (12 日) 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急於從央行身上尋求利率決定蛛絲馬跡的分析師與交易員,將緊盯他如何回應與利率決策的相關答案。

「我覺得 3 月台灣央行降息與不降息的機率是 50% 對 50%。」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承認這次非常難預測,因為央行承受著外界各種雜音的莫大壓力。

央行選邊站

受訪的經濟學家多同意,央行降息對實體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果並不高。然而在全球疫情加上石油價格戰的雙重打擊下,選擇站在降息與不降的陣營各有其人。

羅瑋認為,台灣目前疫情控制穩定,且服務業雖然受到衝擊,但製造業隨著中國復工改善,表現並不差;加上台灣根本不缺資金,既然降息的刺激效果有限,應當等待更佳的使用時機,例如疫情更加全面擴散、經濟陷入更深的衰退,才能更顯降息穩定市場的效果。

另外降息空間也是一個因素,美國此次能夠緊急降息,仰仗的是自 2015 年底起連續九次升息後拉出的空間。然而在這段時間,台灣在連續數度降息後即保持利率不變,中間未能跟進美國升息。並且 2015 年以後,台美政策利率並沒有顯著相關。

認為央行有八成機率將降息的元大金控首席經濟分析師陳森林表示,儘管降息工具不如財政政策的效果那麼大,但現在台灣的殖利率曲線過平,短端貨幣市場利率與後端 10 年、甚至 20 年公債所差無幾,對部分靠著貨幣市場短期工具籌資的企業並不公平。央行降息將能實質降低靠短期工具籌資的企業成本,還是有一些真正的降息效果。

當然,也有分析師認為央行降息僅是宣示意義,降與不降其實差別並不大。

元富投顧經濟分析師許芷雁就指出,重貼現率的改變對市場影響不大,對基本面也沒有太大改變,「預防性降息沒有太大壞處。」她說,「不降息也沒有什麼問題,等到需要再動作也可以。」但她認為 3 月台灣央行降息的機率較高,主要因為各國央行都在動作。

降息副作用

倘若台灣央行真的降息,依靠定存利率生活的退休族將首當其衝,銀行的長線風險也將增加,因為台灣的利率趨近於零,金融業的存放貸利差將減少。

「降息就是拿存款戶的錢來補貼借款人。」陳森林說。他與羅瑋都認為,定存利率隨降息下滑後,將同時影響消費活動,反而不利內需復甦。

台灣隔夜拆款利率近期一直維持在 0.16%-0.20% 的近零水準,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僅有 0.44%,如果央行再度降息半碼,就追平史上最低的重貼現率 1.25%,台灣幾乎無可避免往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國度邁進。

在過去數季公開的會議紀錄中,台灣央行的理事們亦曾多次提出對台灣長期低利率的隱憂及負面衝擊。此次的央行會議將是新一屆理事的首次會議,新增的理事亦多數為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對低利率隱憂料有所討論。

替代選項

在台灣政府祭出新台幣 600 億元的紓困及振興方案後,如果央行選擇了不降息,台灣仍有一些替代的政策選擇。

羅瑋建議,政府在財政政策上可以更有想像空間,例如向過去誠實繳稅的商家退稅,以扶助他們度過難關;或直接對受創企業補貼。

此外,台灣充沛的資金也將成為寬鬆政策的有力後盾。目前台灣銀行業因未能放貸或配置資產,而轉向申購央行發行的存單總額還有約 7.7 兆元台幣,只要央行減少存單發行,就能向市場挹注更多的流動性。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波段回檔股

#波段上揚股

#動能指標下跌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