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指數刷新高 天然氣今年已翻倍、原油汽柴油漲至少60%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2021-10-05 10:44
原物料需求暴增碰上供應鏈瓶頸,使大宗商品指數創新高,改寫 2011 年迄今保持的紀錄,天然氣是漲最兇的項目,反映歐洲和中國供不應求情況可能蔓延到其他國家。
追蹤 2 種原物料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 (BCSI) 周一 (4 日) 上漲 1.1% 從,去年 3 月谷底算起一共反彈 90%。天然氣今年來大漲 129%,柴油漲 66% 居次,熱燃油漲 65% 排第三,接下來是汽油 (漲 64%)、西德州原油 (漲 60%) 和布蘭特原油 (漲 57%)。
主要經濟體紛紛重啟經濟,把運輸用油和所有製造領域原物料先前受抑制的需求一口氣釋放出來,加上世界各地的礦業和原油新開發案停滯,中國正在充實糧食庫存、農作物出口大國被惡劣天氣影響收成,導致各種原物料驚驚漲。
鋁和銅都是全球短缺上漲的例子,而巴西乾旱正在推升咖啡和糖的期貨價格,棉花的期貨上周漲到 10 年高點,將墊高全世界製作服飾的成本。
除了天氣因素,各國在疫情後為了振興經濟實施的財政支出、超低利率,在尋找通膨避險去處的投資人眼中頗具吸引力。大宗商品帶來的價格震撼,讓一些人把 1970 年代油價造成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相提並論。
矛盾的是,流入大宗商品的資金讓這些原本是投資人尋求避險的商品變貴了,今年的原物料漲勢推升一切物品的成本,從汽油、新建房屋、肉品、汽車都上漲,促使愈來愈多國家的央行考慮縮減貨幣刺激。
投資銀行對大宗商品後市看法分期,摩根大通認為商品正處於上漲趨勢,也有業者預測能源轉型帶來新的基礎建設投資,電池用金屬、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的需求將增加。
但也有一些大宗商品證實供給疑慮被誇大了。黃豆粉、木材都是今年初大漲的商品,但今年迄今已經轉跌翻黑。黃金在美元升值、央行收緊政策的大環境下,正在失去避險魅力。
不只如此,價格大漲之後,中國政府下令國營企業控制境外商品曝險,中國並且罕見釋放銅、鋁等國家戰略儲備。此外,中國政府的限電命令和打擊空汙政策,正在打壓鐵礦砂需求。
不過高盛表示,中國對商品市場的定價力不如以前,因為現在的強勁需求來自歐美地區。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