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台灣地熱里程碑:仁澤電廠,如何翻轉又貴又無效率過往印象?

遠見雜誌 2024-01-09 11:23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遠見雜誌)

文/林仕祥

地熱能成功嗎?仁澤電廠帶來最好啟示。它裝置容量只有 0.84MW(百萬瓦),在全台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16304MW)占比微乎其微,更非全台第一座、最大的地熱電廠,卻被行政院長陳建仁譽為「台灣地熱發電重要里程碑」,原因何在?

10 月 24 日,行政院長陳建仁前往宜蘭,參加仁澤發電廠的啟用儀式,盛讚這座電廠是「台灣地熱發電重要里程碑」。為什麼?

目前全台的變質岩區地熱電廠,就包括裝置容量約為 4.7MW 的清水地熱電廠、0.5MW 的金崙地熱電廠,因此,仁澤地熱電廠並非第一座,裝置容量也非最高。唯一的不同,是過往台灣的地熱電廠,全是民間建設、經營,仁澤電廠則是第一座由國營事業(台電 + 中油)合建的地熱電廠。

翻轉又貴又無效率印象,地熱重要性排序躍升

台電專業總管理師、發言人蔡志孟強調,透過仁澤電廠完成,凸顯政府對地熱發電的重視性已大幅提升,從這點,就足以說明仁澤電廠何以是台灣地熱發電里程碑了。他說,為了建設這座電廠,政府於 2018 年成立地熱國家隊,將台電、中油、工研院和地調所等產官學研單位整合在一起,並透過實際的鑽探、建廠經驗,來打通過往民間廠商經常碰到、特別是法規方面的問題,累積能量,預備傾力協助地熱發電的發展。

要讓地熱能快速發展,遊戲規則制定至關重要。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宋聖榮指出,由於地熱發電目前仍無明確的遊戲規則,廠商不願意負擔過高的風險與成本,導致鑽探能量受限,地調所今年推出五、六個計畫,但民間量能不夠,就算計畫數只有個位數,也無法全吃下來。

這當中,土地問題最讓廠商憂慮,因為台灣的土地繼承制度,一塊地往往為眾人持分,地上權凌亂,導致廠商難以取得用地;就算和各地主協調後,好不容易切割出一塊土地,給數家業者進行鑽探,也會牽涉到資源抽取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想搭便車,等著看誰先進入成本高昂的鑽探作業,確定有開發潛力後,再來建設電廠,以降低成本與風險。

沒有遊戲規則,不僅影響本地廠商,也衝擊外商的投入意願。宋聖榮透露,日本的 Jpower、地熱渦輪機雙循環系統的全球龍頭 ORMAT,其實都非常想和台灣業者就地熱展開合作,但前提是案場規模,「如果一個案場可達到 15MW,它就願意投入。」不過,案場規模的大小與開放與否,要看遊戲規則如何規定,只要遊戲規則定不出來,外商就沒有意願投入台灣市場,少了外商助力,也將大幅限制台灣地熱的發展速度。

有鑑於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與歐美碳邊境調整機制趨勢,政府近年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投注力度,加上技術的持續進展,地熱逐漸擺脫過往既貴、效率又差的印象,躍然成為未來能源新寵兒。今年 5 月 29 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正式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增設「地熱專章」,明確地熱開發行政程序,可視為政府對地熱發電開始制定遊戲規則的起點。

加速制定遊戲規則,拚發展提速

蔡志孟回憶,為制定這個地熱專章,能源署常在假日找齊台電、中油等相關部會,和民間業者一起坐下來開會,詢問業者在開發地熱的過程中,最常碰到什麼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尋求法規面的解決方案。開會過程中,業者最常提及的,是各縣市政府的規則不一,「我們最怕發生這種事,國外最難理解的也是這個,在宜蘭的規定是這樣,但到了台東又變得不一樣,如果在新北,又出現另一套規則。」地熱專章提出後,過往這些令業者暈頭轉向的規定,已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

「這個機組(裝置容量)當然相對比較小,大約 0.84MW,如果以後能在地熱發展上做得更好,應該是一個對台灣再生能源發展與使用上,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蔡英聖坦言,地熱這塊項目,台灣目前法規面尚未跟上來,導致其中仍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坊間也因此流傳諸多誤解。

親眼看著仁澤電廠在一塊深山荒地建成的蔡英聖說,從各方面來說,第一次都是極不容易的事情,透過電廠的建設過程,可把其中會遇到的困難回饋給政府,進行檢討,將加速台灣對地熱發電遊戲規則的建置速度。

中油鑽探工程處處長陳裕國也透露,針對地熱的,「我們最近幾個月,一直都在討論這個部分,」包括如何劃定這塊地熱的所有權是誰?用什麼標準進行界定?地熱生產井與回注井要距離多遠?一系列問題,側面說明政府對地熱發電的態度,確實已由過往的消極轉為積極。

政府對地熱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遊戲規則的出爐指日可待,憑藉地底下蘊藏的豐沛熱能,以及一日千里的技術突破,未來台灣成為下一個熱能大國,不再是不可能的夢想。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1 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