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經濟學家羅奇:川普創「政策黑天鵝」新時代 全球經濟未來十年陷低成長、高波動困局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11 09: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經濟學家羅奇:川普開創「政策黑天鵝」新時代 全球經濟未來十年陷低成長、高波動困局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 (Stephen Roach) 近日撰文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內的政策正引發一場全球經濟地震,衝擊力道堪比全面危機。這場由保護主義、地緣戰略破裂與政策不確定性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重塑世界經濟秩序的核心結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最新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降至 3.3%,但這一樂觀預測恐過於天真,因隨著關稅戰升級以及供應鏈重組成本攀升,明年後全球經濟增速恐滑向 2.5% 的衰退臨界點。


羅奇認為,作為過去十五年全球經濟成長雙引擎的中國與美國,正承受前所未有的政策壓力。數據顯示,2010 年以來中美對全球 GDP 增長的貢獻率超過 40%,但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徵對等關稅恐徹底扭轉這種動能。

中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成長模式正面臨結構性考驗,儘管消費轉型已推進多年,但國民儲蓄率仍居高不下,企業投資決策更因政策不確定性陷入癱瘓。根據 IMF 估計,光是美國關稅措施就可能讓中國年度 GDP 增速少掉 0.5 至 1 個百分點。

此外,跨大西洋聯盟的破裂則暴露出另一層次危機。歐盟 14% 的全球 GDP 份額雖高出印度 1 倍,但歐盟正面臨成長乏力與貿易壓力同步加劇。

根據歐洲央行 (ECB) 研究,鋼鐵、汽車等關鍵產業已因關稅戰承受高達 25% 的成本上漲,這迫使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數十億美元的海外投資。更危險的是,美國放棄自由貿易守護者角色後,全球供應鏈正從「效率優化」轉向「安全冗餘」,這種轉型本身就在創造新的成本曲線。

波士頓顧問公司 (BCA) 也估計,生產本地化恐使全球製造業成本增加 12-18%。

在亞洲,印度 8.5% 的 PPP(購買力平價) 經濟規模雖被視為潛在增長,但其產業結構與科技實力尚難填補中美留下的真空。新德里智庫數據顯示,即便印度保持 7% 的年均增速,也需要至少 15 年才能達到當前中國經濟體量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雖在承接部分產業轉移,但基礎設施瓶頸與勞力素質差距,使得供應鏈重組進程緩慢如冰川移動。

羅奇指出,這場危機的深層影響在於動搖市場經濟的根本邏輯。根據紐約聯準銀行的研究,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每上升 1 個單位,企業長期投資支出就會萎縮 6%。當川普將關稅武器化並頻繁修改貿易規則時,企業恐被迫將原本用於技術研發的資金轉向至庫存管理和供應鏈彈性建設。這種「防禦性配置」正侵蝕全球生產率提升的根基。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 年代全球生產率年均增速為 1.1%,但在關稅戰陰影下,該指標今年恐腰斬至 0.5%。

在地緣政治層面,川普的「交易性外交」正瓦解冷戰後形成的國際治理框架。北約軍費雖因美國壓力有所提升,但歐洲戰略自主意識的覺醒,反而可能催生新的防務分野。亞太地區的軍事博弈也呈現螺旋上升態勢,日韓等傳統盟友在安全與經濟利益間的搖擺,正在改變地區力量平衡。

根據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的科學模擬數據,若主要經濟體將 1% 的 GDP 轉用於軍事擴張,全球經濟將損失超過 8000 億美元的生產性投資。

羅奇還說,從歷史角度來看,川普衝擊的真正危險在於他開創了「政策不可預測性」的新常態,全球經濟體系正從「可計算的風險」轉向「不可知的黑天鵝」。這種深層的不安全感,恐將讓世界經濟未來十年都困在「低成長 - 高波動」的困境中,直到新一輪技術革命重塑成長模式。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