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英飛凌、意法半導體重金押注!從進口替代到定義標準 陸車用晶片產業鏈如何讓世界轉向?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11 11:2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英飛凌、意法半導體重金押注!從進口替代到定義標準 陸車用晶片產業鏈如何讓世界轉向?

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慧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建全球汽車晶片產業鏈格局產業,從特斯拉 (TSLA-US) Model S 的自駕模組到比亞迪 (01211-HK) (002594-CN) 「天神之眼」,從英飛凌本土化戰略到中芯國際 (688981-CN) 先進製程突破,這場圍繞「晶片主權」的產業革命,不僅攸關中國汽車業未來,更牽動全球供應鏈的神經。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爆發式成長為這場變革提供了強勁動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產銷突破 1288 萬輛大關,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攀升至 40.9%,相當於每賣出 2.5 輛新車就有 1 輛是新能源汽車。


滙豐銀行 (HSBC) 的預測也顯示,即便在關稅壁壘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仍將維持 20% 成長速度。

晶片需求的爆炸性成長成為產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傳統燃油車僅需 600 顆至 700 顆晶片,電動車則飆升至 3000 顆以上,價值呈現幾何級數成長。

特斯拉 Model S 的自駕系統便集結 20 餘種晶片,從毫米波雷達模組到車身穩定控制,每個子系統都構成獨立的晶片生態,且隨著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技術全系標配,業界正式邁入智駕平權時代,智駕等級每提升一級,對感測器、主控晶片的需求就呈指數級成長。這種技術迭代壓力下,中國車用半導體市場規模已達全球 39%,較前一年提升 4 個百分點,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晶片品類突破方面,中國企業展現出令人振奮的創新能力。地平線之旅 6 系列實現 560TOPS 算力突破,四芯合一架構開創行業先河,黑芝麻智能武當 C1200 系列率先支持城市 NoA 場景,其 BEV 無圖方案打破高精地圖依賴,輝羲智能光至 R1 芯片以 7 奈米製程生產晶體管,專為 Transformer 大模型優化。

在關鍵控制領域上,東風汽車主導的 DF30 車規 MCU 實現 ASIL-D 功能安全等級,芯馳科技 E3650 晶片透過 60% 的 BOM 成本優化重塑業界標準。功率半導體領域,比亞迪 1500V SiC 晶片和士蘭微第四代 SiC-MOSFET 技術,標誌著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賽道實現換道超車。

國際巨頭也在中國佈局來加速產業重建。英飛凌將 28 奈米 TC4x MCU 前道後道工序本土化,計畫 2027 年實現主流產品全數國產,意法半導體與華虹宏力合作推進 40 奈米 MCU 代工,天津封測廠已具備前端製造能力,恩智浦在中國建立首個全線 AI 實驗室,建造本土化 AI 體系。這種深度本土化策略背後,是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獨特需求的精準掌握。

中國消費者對智慧座艙、自駕接受度領先全球,因此催生出客製化晶片的剛性需求,正如中興通訊古永承所說的,中國市場的場景定義能力正重塑全球晶片產業規則。

在這場產業革命中,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形成共振效應。國家汽車晶片標準體系建置指南規定的十大類、百餘種晶片標準,為產業升級提供製度保障,武漢、合肥等地的車規晶片產業園,聚集起從設計到封測的完整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在車路雲協同領域的技術儲備,正催生新型晶片需求-具備 V2X 通訊能力的 SoC 晶片、支援邊緣運算的 AI 加速器等創新產品不斷湧現。

在這種技術融合趨勢下,中國汽車晶片產業正從「替代進口」向「技術引領」跨越,在車載運算、功率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已形成國際競爭力。

目前,中國汽車晶片業既面臨地緣政治的嚴峻挑戰,也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會。隨著大模型技術與車路雲協同的深度融合,中國企業可望在全球智慧汽車晶片市場重建新的價值鏈。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