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中美貿易協議推動市場回暖 台灣金融與科技面臨雙重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12 21:25


中美貿易暫時達成關稅協議,全球市場回暖但長期影響仍需關注

中美貿易談判暫時達成90天的關稅停火協議,雖然短期內推動全球股市和美元上漲,但市場對長期影響仍持謹慎態度[1]。特別是小額包裹的豁免政策未被納入協議,對中國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造成潛在衝擊。若未來無法恢復免稅政策,將成為這些平台的重要挑戰[2]。專家指出,這只是漫長談判的開始,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的復甦之路依然艱辛。
隨著美中貿易緊張緩解,瑞銀指出台灣出口增長可能放緩,特別是半導體領域需謹慎應對[3]。儘管4月出口年增29.9%,但美國GDP及進口增長預測減少,顯示未來挑戰加劇。此外,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不確定性,科技企業雖然財報表現強勁,但高層對未來展望持謹慎態度,擔心廣告支出減少將影響小型科技公司[4]。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放緩及貿易政策變化將對台灣及科技產業的未來增長構成壓力。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預告將與中國官員再度會談,推動更大規模貿易協議,市場反應熱烈,美股期貨大幅上漲,顯示投資者對緩解貿易緊張的期待[5]。同時,中國則在減少美國農產品進口的背景下,積極擴大與阿根廷的農產品採購,並建立區塊鏈溯源平台以確保產品來源,顯示其對南美市場的重視[6]。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反映出中美貿易關係的微妙變化,也揭示了全球貿易格局的重組趨勢,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雙方談判進展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隨著美中達成暫時性關稅削減協議,市場情緒顯著回暖,推動美股期貨大幅上漲,道瓊期貨上漲1,009點,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期貨分別上漲3.1%及4.1%[7]。同時,陸股和港股也因關稅削減消息而上揚,顯示全球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持樂觀態度[8]。然而,分析師指出,儘管削減幅度可觀,短期內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情緒可能比實質協議更具影響力,企業仍需時間調整供應鏈,未來美中關係的長期緊張仍需密切關注,這將影響全球貿易流向及市場走勢。

台灣金融獲利驟降65%,科技企業面臨雙重挑戰與市場變化

台灣14家金控在2025年4月的獲利表現令人擔憂,合計僅186億元,較前月腰斬,年減超過65%,顯示出金融市場的壓力加劇[9]。儘管玉山金和永豐金等銀行型金控表現相對穩健,壽險公司卻因匯率波動遭遇重創,顯示出金融業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的脆弱性。另一方面,美國科技七巨頭也正面臨類似的挑戰,因為他們在AI技術的浪潮中可能被新興競爭者所取代,特別是Google因搜尋流量下降而受挫,反映出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10]。這些情況顯示出,無論是金融還是科技領域,企業都必須迅速適應新技術和市場動態,否則將面臨獲利下滑和市場份額流失的風險。
軟銀集團的「Stargate」人工智慧計畫因美國關稅政策及市場需求不確定性而面臨停滯。儘管孫正義曾宣稱將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的資金,但融資進展緩慢,且資料中心建設成本可能因關稅上升5%至15%[11]。同時,蘋果 (AAPL-US) 正加速自研晶片的佈局,瞄準智慧眼鏡及AI伺服器,計畫在2025至2027年間量產新型智慧眼鏡處理器,並開發代號為Baltra的AI伺服器晶片,以減少對NVIDIA/AMD的依賴[12]。這顯示出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企業正面臨供應鏈挑戰與技術創新的雙重壓力,未來市場動態將持續受到關注。
中國市場外國品牌手機出貨量在3月幾近腰斬,年減49.6%至188.7萬部,顯示出外國品牌面臨的激烈競爭壓力,尤其是蘋果 (AAPL-US) 的iPhone也受到影響[13]。相對而言,中華電信 (2412-TW) 4月營收達190.5億元,創下11年新高,年增6.2%,顯示其在核心業務及ICT業務的強勁表現,尤其在網路數據中心及雲端服務上具備優勢[14]。這一對比反映出中國市場的變化與台灣企業在數位轉型中的成長潛力,未來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六大壽險公司四月匯兌損失達187.76億元,國泰與富邦損失慘重,凱基卻逆勢獲利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六大壽險公司在4月遭遇匯兌損失,合計稅後淨損達187.76億元,顯示出美國關稅政策對台幣升值的直接影響。特別是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分別面臨25.7億及24.1億的損失,而南山人壽的損失更高達90.9億元,凸顯出壽險業在匯率波動中的脆弱性。相比之下,凱基人壽在此波動中仍能維持正報酬,顯示其投資策略的有效性。雖然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也遭遇損失,但仍保持核心業務的穩健發展,反映出市場對於保險業務的長期信心。各公司均表示將持續關注市場變化並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險挑戰[15]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