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三天賣5萬副!小米引爆陸AI眼鏡市場熱度 友商喜迎「活路」:產業熱度比短期競爭更重要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中國 AI 眼鏡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熱度,小米、Rokid、蘋果三大巨頭相繼發力,將這個曾經的小眾賽道推向消費性電子舞台中央。最新數據顯示,小米首款 AI 眼鏡上市三天銷售破 5 萬副,創下中國 AI 眼鏡最快銷售紀錄。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三天賣5萬副!小米引爆陸AI眼鏡市場熱度 友商喜迎「活路」:產業熱度比短期競爭更重要(圖取自小米官微)

根據周二 (1 日)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小米 AI 眼鏡在京東、天貓等四大電商平台核心店鋪銷售合計約 3.1 萬副,加上官網及其他通路,總銷量預計接近 5 萬副。這項成績遠超產業預期。


根據洛圖科技報告,中國今年首季 AI 眼鏡線上銷量僅 11.6 萬副,小米單款產品首銷便超越產業季銷量數倍。

京東平台的表現特別亮眼,自營旗艦店 12 小時銷售破萬,累計評論超 1000 條。雖然小米官網未顯示銷量,但近 600 條評論側面印證了銷售熱度。

值得注意的是,標準版人民幣 1999 元 (約 8200 台幣) 定價並未出現預期中的價格戰,Rokid 創辦人祝銘明也在評論區直言「要向小米學習」,而李未可創辦人茹憶則強調「行業熱度提升比短期競爭更重要」。

供應鏈方面,標準版現貨充足,但電致變色款已出現缺貨,閒魚加價幅度維持在 100-200 元,遠低於業界預期的炒作空間。隨著華為、OPPO 等巨頭即將入場,市場格局恐將面臨重構。

在分析京東、天貓等平台千餘條評價後,小米 AI 眼鏡的產品力呈現明顯的兩極化,在核心功能方面,拍照錄影、AI 互動、續航力成為使用者討論焦點。

拍照功能獲得「夠用」評價,但細節體驗存憂。使用者普遍認可其解放雙手的優勢,特別是在兒童拍攝場景中表現突出。

不過,暗光環境下的抖動問題和色彩還原度成為主要問題。

相較於 Meta、雷鳥等產品,小米眼鏡成像飽和度較高但有偏色現象,CMOS 橫置設計導致的橫向取景也引發爭議。「防糊片」需求成為迭代重點,部分使用者回饋拍攝存在操作延遲和角度偏差。

AI 互動方面,小愛同學的語音回應獲得好評,但視覺辨識準確率遭詬病。複雜場景下的物件辨識失敗案例頻傳,且回答呈現「網頁化」傾向。戶外使用時的音量控制問題也被多次提及,顯示演算法最佳化空間仍然存在。

續航力呈現典型消費性電子特徵,充電速度獲讚,半小時充至 93%,,但掉電速度引發擔憂。

不同使用情境的差異明顯,從 7 分鐘耗電 10% 到半小時僅耗電 1% 的回饋並存。無充電盒​​設計成為明顯弱點,與手機相比的續航差距仍然顯著。

配戴體驗呈現兩極化。輕巧舒適獲得多數認可,但固定式鏡託在夏季易打滑、音頻外放易漏音等問題被多次提及。非小米手機用戶的連線相容性問題突出,iOS 系統閃退現象頻傳。配鏡流程成為最大痛點,郵寄配鏡週期長達 5 天,且部分線下店拒絕現場服務。電致變色款無法配鏡的規定,迫使近視使用者只能選擇隱形眼鏡方案。

小米的強勢入場正在重塑 AI 眼鏡產業生態。供應鏈消息顯示,蘋果 AI 眼鏡年出貨目標高達 500 萬副,而 Rokid 等廠商也正在加速產品迭代。隨著華為、vivo 等品牌籌備入場,市場格局從恐將「百家爭鳴」轉向「巨頭爭霸」。

產品迭代方向逐漸清晰。在使用者回饋中,車機連動、電致變色透明度優化、錄影循環拍攝等功能建議佔比顯著,顯示消費端對場景化體驗的需求升級。

產業分析師指出,AI 眼鏡的「全天候配戴」目標仍須突破續航瓶頸,而光學方案的創新將成為競爭關鍵。

對小米而言,首銷成績驗證其供應鏈和產品化能力,但使用者體驗弱點同樣明顯。在產業爆發前夕,如何平衡創新速度與產品成熟度,將成為決定其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