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18個月完成新車開發 路透:中國車廠靠「矽谷速度」顛覆百年汽車業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路透》周四 (3 日) 報導,中國汽車製造商將新車開發時間大幅縮短至 18 個月,比傳統車廠快一倍以上。這種「破壞性速度」讓它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擊敗外國競爭對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中國車廠採用快速試錯策略,新車開發速度比傳統車廠快一倍以上。(圖:Shutterstock)

2023 年 10 月,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緊急召集工程師和供應商,前往山東的試驗場地。他們要在一個周末內,為準備進軍歐洲市場的 Omoda 5 SUV 重新設計懸吊和轉向系統。這款車原本為中國平順道路和較慢車速設計,現在必須適應歐洲蜿蜒顛簸的道路。


僅僅六周後,奇瑞開始向經銷商出貨歐洲規格的 Omoda 5,配備全新的轉向、牽引控制、煞車、減震器和輪胎。

開發速度碾壓歐美

負責這次改版的奇瑞資深車輛動力學專家 Riccardo Tonelli 表示:「你別想在歐洲車廠做到這麼快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曾在義大利車廠和韓國輪胎製造商工作的他估計,西方製造商需要超過一年時間,才能在相對官僚的組織中推動類似改進。

中國汽車製造商已將新車開發時間縮短超過一半,最快僅需 18 個月就能完成全新或重新設計的車款。顧問公司 AlixPartners 發現,中國品牌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國內市場銷售的車型,平均推出時間為 1.6 年,外國品牌則為 5.4 年。

龐大員工軍團與超長工時

這種緊迫步調也深植在比亞迪 (BYD) 的組織文化中。利用中國較低的勞動成本,BYD 部署約 90 萬名員工,幾乎相當於豐田 (TM-US) 和福斯汽車的員工總和。

與大多數車廠不同,BYD 自製大部分零件而非依賴供應商,這也加速了開發並降低成本。

奇瑞首席國際品牌工程師 Peter Matkin 表示,中國車廠員工經常一周工作 6 天,每天 12 小時。「全球車廠根本不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什麼。」

市場份額大洗牌

從 2020 年到 2024 年,中國前五大外國車廠,福斯、豐田、本田、通用汽車 (GM-US) 和日產 (NSANY-US) 在該地的乘用車銷量從年銷 940 萬輛暴跌至 640 萬輛。

同期間,中國前五大車廠的銷量從 2020 年的 460 萬輛增加超過一倍,去年達到 950 萬輛。

快速試錯策略

中國工程師認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標準審查流程太過追求「極致品質」,根本是浪費時間。

中國車廠反其道而行,快速推出「堪用」的車輛,用更少的原型車和快速試錯方式,模仿矽谷新創公司的做法。他們更依賴電腦模擬和 AI 技術,而非傳統的大量實地測試。

價格戰與出口擴張

不過,激烈的競爭也導致價格戰。比亞迪今年 5 月對 20 款車型降價,包括入門級海鷗售價僅 5.58 萬元人民幣 (7789 美元)。

為了抵消虧損,中國車廠正競相擴大全球出口。在許多國家,他們的車輛售價與全球車廠相當車型相當,約為中國國內零售價的兩倍。

面對中國車廠的威脅,福斯現在與小鵬汽車合作開發車輛,豐田和 Stellantis 也與中國夥伴建立類似合作關係。

通用汽車別克 (Buick) 品牌設計主管 Matt Noone 在 4 月上海車展上的話,或許道出了傳統車廠的心聲:在中國競爭,最困難的部分是「能夠匹配他們的速度」。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