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告別「向善」時代!科技大廠搶食兆元軍火商機內幕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OpenAI 上月與美國國防部簽署 2 億美元年度合約,為軍方提供 AI 工具應對國安挑戰。隨著川普政府推動萬億美元國防預算,包括微軟、Google、Meta 等科技巨頭紛紛放棄過往「科技向善」原則,積極搶食軍方 AI 商機。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Meta、OpenAI高管宣誓成為陸軍預備役軍官,顯示矽谷價值觀大轉變。(圖:Shutterstock)

根據合約內容,OpenAI 將開發前瞻 AI 能力原型,協助解決軍事和企業領域的國安問題。


大數據廠商 Palantir 領跑軍方訂單

在華爾街裡,最早吃到政府大餅的是大數據公司 Palantir(PLTR-US)。該公司 20 年前成立時就為 CIA 等情報機關提供分析服務,如今收入 60% 來自政府業務。2024 年至今,Palantir 股價飆升逾 7 倍,並與國防部簽署更大合約擴展 Project Maven 專案。

雲端數據倉儲業者 Snowflake(SNOW-US) 今年 4 月以 10 億美元拿下國防部「Impact Level S 臨時授權」,讓軍方各部門能使用其數據雲端服務,涵蓋財務管理、物流供應鏈、網路安全等領域。

百億美元雲端合約競爭激烈

亞馬遜的 AWS、微軟 (MSFT-US) 的 Azure,以及 Google(GOOGL-US) 等雲端大廠在國防雲端領域競爭更為激烈。2022 年,美國國防部將價值 90 億美元的聯合作戰雲端能力 (JWCC) 合約授予亞馬遜 (AMZN-US)、Google、微軟和甲骨文 (ORCL-US) 四家業者,專案期限 5 年。

微軟一直是美國政府重要夥伴。2023 年 6 月,微軟宣布將 OpenAI 的 GPT-4 引入國防部、NASA 等政府機構。今年 4 月,該公司支援 OpenAI 的 Azure 產品獲得國防資訊系統局新授權,可提供給更多聯邦工作人員。

AI 成本高昂 政府訂單成救命稻草

為何科技公司紛紛與政府部門合作?外媒分析指出,AI 的經濟效益正變得難以為繼,訓練和運行大型模型成本巨大,僅靠消費者收益無法弥補成本。對許多企業而言,與政府合作不僅是機會,更可能是生存必要條件。

經濟學家對 AI 帶來的經濟效益存在分歧。高盛 (GS-US) 預測未來 10 年生成式 AI 將推動全球 GDP 增長 7 兆美元,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認為,美國勞動市場僅 25% 的任務能夠獲利,20% 任務可被 AI 取代或增強。

川普政府力推上兆美元國防預算

美國國防部是這場 AI 競賽的強力推手。2024 年海軍陸戰隊發布《AI 戰略》,2025 年推出《AI 實施計畫》,明確 2025-2027 年數位化改革時程表。

根據美國國防部 6 月公布的 2026 財年預算背景簡報,預算中 18 億美元用於審計相關活動,包括 2 億美元投資自動化和 AI,以及 1.5 億美元用於業務系統更新。

川普政府正推動 2026 財年兆美元國防預算,將成為美國史上最高國防預算。這筆預算提高是以削減其他政府部門預算為前提,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已終止埃森哲 (ACN-US)、德勤等顧問公司的政府合約。

科技公司放棄「向善」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巨頭正公然放棄過往「科技向善」政策。2018 年,4000 名 Google 員工曾聯名抗議為五角大廈提供服務,迫使 Google 放棄軍用 AI 專案合約並制定限制軍事應用原則。

但情況已完全改變。OpenAI 於 2024 年 1 月刪除「禁止技術用於軍事用途」條款,今年 3 月再度調整核心價值觀,刪除強調「關注現實世界影響」的價值觀。Google 同樣於今年 2 月刪除「限制 AI 技術用於軍事用途」原則。

結合近期 Meta、OpenAI 和 Palantir 高管宣誓就任陸軍預備役軍官,以及 Meta 與國防新創公司 Anduril 合作開發軍用 AR 頭戴裝置等動作,美國科技公司正深度參與軍事化領域,標誌著產業重大轉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