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I搜尋新時代來臨:傳統搜尋引擎流量加速崩解
鉅亨網新聞中心
Google (GOOGL-US) Gemini 與其他生成式 AI(如 ChatGPT、DeepSeek)正掀起搜尋方式的根本變革。Google 自揭,目前已有 15 億人使用 AI 摘要功能,這些用戶越來越少點擊傳統搜尋結果中的連結,改為直接在 AI 中解決問題。

今年 5 月初,Google 在 I/O 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三項核心 AI 產品:AI 摘要(AI Overviews)、AI 模式(AI Mode)與 Gemini,反映其搜尋業務正從傳統 Web 時代全面轉向 AI 時代。
儘管 Google 推出的是多樣化的 AI 商品,但這三個產品 / 功能並存,並且它們分別代表了 Google 作為網路時代的搜尋巨頭,在 AI 時代轉型的過程中,嘗試的三種不同路線:
- AI 摘要:保留原有搜尋功能、向後兼容。
- AI 模式:融合 AI 與搜尋的過渡形式。
- Gemini:完全 AI 化的獨立產品,可能最終取代傳統搜尋引擎。
CloudflareNET-US) 執行長 Matthew Prince 指出,目前已有 75% 搜尋查詢在 Google 內部就被解決,無需前往外部網站。該公司推出反 AI 爬蟲功能,協助網站主防止大型語言模型爬取內容。
這反映出,AI 已動搖搜尋引擎引導流量的核心模式,衝擊整體網路商業生態。
Google 強調,若網站平台允許其 AI 摘要功能抓取內容,將可能獲得更高搜尋流量與曝光率。這種「流量獎懲」策略實質上是綁定內容來源,確保 AI 模型資料的完整性。
流量劇減、內容平台網站被迫轉型或關站
《彭博》報導也指出,AI 已導致許多網站流量驟降,迫使平台改變發佈策略,甚至直接停運。根據 SimilarWeb 數據,AI 對時尚、旅遊、美食、生活類網站的流量打擊最為嚴重。
面對流量下降,有媒體選擇與 OpenAI 等 AI 企業合作授權內容;但也有如《紐約時報》採取法律手段,控訴微軟 (MSFT-US) 與 OpenAI 未經授權使用內容開發產品。無論路線如何,這些行動均顯示內容流量正被 AI 嚴重蠶食。
研究顯示,AI 摘要功能將搜尋結果的點擊率降低約 70%;SimilarWeb 更發現,大型語言模型(LLM)導流比例普遍低於 5%。YouTube、Reddit(RDDT-US) 、Quora 與媒體網站等皆深受其害。
搜尋引擎價值鏈正被 AI 打破
網路時代的價值交換模式:內容平台提供資訊,搜尋引擎提供流量,再由內容平台販售廣告;如今已被 AI 重構。
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搜尋引擎流量將暴跌 25%,這種趨勢仍將加劇。
新創 AI 瀏覽器 Dia 的創辦人 Josh Miller 表示,AI 聊天介面已成新一代「瀏覽器」,具備搜尋、生成、互動與 API 調用能力。許多 App 開發者已開始部署 AI 介接,應對未來搜尋行為改變。
若 AI 公司無法建立合理的分潤或授權機制,內容創作者將失去動力,進而影響網路資訊品質。免費資訊不是無成本的,它需仰賴流量帶動收入才能持續生成。
AI 固然提高資訊獲取效率,但若不重建利益分配機制,將形成資訊霸權。傳統網路精神與價值可能因此凋萎,導致人類資訊自由受限。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