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企業瘋併購 擴張營運版圖

先探投資週刊


市場變化加劇,靠併購加速跨域整合,已成為搶占下一波成長曲線的關鍵武器;不少台廠近年亦透過收購切入新市場、補強產品線,加快擴張版圖。


【文/吳旻蓁】

有機成長(靠自身營運而非併購的成長)和併購是企業經營的兩大手段,當企業走到成長分岔口,一種選擇是循序漸進地培養新產品與新團隊,另一種則是運用併購直接取得技術、客戶或產能,縮短進入新領域的時間。近年來,隨著產業變化愈來愈快,許多企業選擇透過收購來掌握節奏、強化競爭位階,因此可見市場不斷掀起併購熱潮,從科技巨頭到中小型業者,紛紛透過收購標的加快轉型與擴張腳步。

像是全球晶片巨頭超微(AMD)於二二年以三五○億美元收購 FPGA 大廠賽靈思(Xilinx),擴張異質運算版圖;二四年八月再宣布以四九億美元收購雲端伺服器整合商 ZT Systems,來提高其系統設計能力,補齊在資料中心整合服務的關鍵一塊;而今年五月 AMD 則是宣布收購矽光子新創公司 Enosemi,以進一步增強其在共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及AI領域的實力。另外,博通也是一間透過併購而持續壯大的公司。而透過併購壯大營運,也讓 AMD 及博通搖身一變成為市場公認的偉大公司。這顯示,此類橫向與縱向的併購動作,已成為全球大型企業在「時間不等人」的商業戰爭中,用以加速跨域整合的必要手段。

併購成企業轉型新引擎

而觀察這波風潮,不只是國際科技巨頭積極透過併購加快布局,台灣企業在技術升級、產業轉型與國際化競爭的壓力下,近年也開始興起一陣陣併購潮,試圖用更快速、更直接的方式跨入新領域。根據 PwC Taiwan 發布的《台灣併購白皮書》統計,二四年台灣併購交易總額達一六二.二億美元,較二三年大幅成長八一%,而交易件數些微衰退至一二一件,然併購交易總額和件數皆為近年來次高;同時,二四年國內企業赴海外投資案件數也為歷史高點,達四六件,其中又以中小型併購案件(五○○○萬美元以下)成長最為明顯,顯示國內企業更加積極向外布局以取得新市場、新客戶、新技術。

今年以來,包括精成科、台特化、偉訓等中型企業皆透過併購行動,期望壯大自身營運。精成科四月宣布以約新台幣八四億元收購日本PCB廠 Lincstech 的一○○%股權,已在四月八日納入營運,這是精成科繼一八年收購日本 ELNA 後,再度出手收購日本PCB廠。公司表示,收購 Lincstech 的效益在跨足高階PCB應用、強化AI伺服器與半導體領域,也同時藉此將業務觸角伸向包括軌道、航太及醫療等新領域。

進一步來看,Lincstech 在高層板、低損耗材料處理與多層壓合技術上深耕多年,具備生產五○層板的能力,是日本通訊設備龍頭的主要供應商,並在新加坡、日本擁有高技術的生產基地,這對於精成科搶攻AI、雲端運算、資料中心等需求是關鍵;而 Lincstech 產品橫跨伺服器、IC探針卡、醫療設備與感測器等高階應用,因此綜合來看,精成科這次併購不只是營收數字的成長,更是取得日系先進製程能力,並強化公司在產品以及技術上的競爭力,尤其在高階產品線擴充與全球布局上,法人認為,等於一腳踏入高毛利高門檻的伺服器主板與網通載板市場,可望拉開與中低階PCB廠的距離。

精成科搶進高階PCB

併購後,PCB占精成科營收比重從原先的六○到七○%提升至約七五%,電子製造服務(EMS)則下降至約二五%;產品線也從傳統NB、消費性電子,轉向伺服器、探針卡(Probe Card)、機器人與醫療裝置等高階應用。(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6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