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孩子拚未來 你拚老後, 學會留退路 別把人生忘在中途

永誠資產管理處


X 世代的阿強,現年 45 歲,每天早出晚歸,擠在台北捷運人潮中,腦袋卻從沒閒下來過。他一邊為 15 歲的兒子安排未來的升學計畫,一邊還要思量老爸老媽自己準備的醫療費有沒有準備夠,這幾年自己退休金帳戶的數字近乎原地踏步,因此有深深不安全感。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孩子拚未來你拚老後, 學會留退路 別把人生忘在中途((圖:shutterstock))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成了他多年來咬牙硬撐的動力。唸私校、英文補習、機器人營隊、暑期出國研習…… 阿強省吃儉用、壓縮生活,只為讓孩子能與國際接軌。但他內心卻總會浮出一句話:我真的老了以後不會想靠孩子嗎?


中產變「中慘」?「體感窮人」其實是被愛掏空的副作用

爸媽對孩子的愛,有一種深刻的矛盾,爸媽努力訂做孩子的未來,卻忽略了自己實力夠不夠,尤其當中年來臨,年輕時未想過的事——60 歲離開工作職場後的居住、醫療、財務安全與情感依靠,全都變得迫在眉睫。

根據近期調查,許多中年族群儘管收入不低,卻普遍感受到經濟壓力非常沉重,稱之為「體感窮人」——帳面上你不一定是窮人,但生活壓力讓你感覺自己活得像個難民。房價高的買不起、養老準備的不確定、存款增長緩慢,卻要不斷掏錢投資孩子的未來,現在不只中產階級正在崩解,連當爸媽

的精神與信心也正在瓦解。其實你不是不努力,而是現代的孩子對爸媽的期待已經「超負荷」。

父母與孩子,真的非得有一方犧牲?

近期中年爸媽面對的最大困境,就是如何在「給小孩資源」與「提前規劃自己老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當育兒成本節節高升、退休制度逐漸轉向自提式儲備,而通膨及壽命延長壓縮了老後的安全感,這場兩難不再只是情感上的掙扎,更是現實中需要理性規劃的抉擇。

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解方一:設立「雙軌財務帳戶」

將家庭財務分為兩個目標導向的帳戶

教育帳戶:專門用於孩子的學習投資,金額設定在「可控範圍」內,不影響長期生活品質。

退休帳戶:為自己老後準備,不得動用,並依年齡與風險承受度配置資產。

此種方式能有效幫助家庭在愛與責任之間建立界線。

解方二:與孩子共同規劃教育投入

與其由爸媽單方面承擔孩子的高等教育費用,不如讓孩子參與決策過程。例如:申請獎學金、助學貸款。接受階段性資助:例如先支援大學,碩士階段則需自籌。自費與資助的混合模式,提升了孩子財務責任感,這不僅能減輕爸媽壓力,也讓孩子更珍惜機會,學會獨立。

解方三:提早佈局退休策略

越早開始退休準備,所需壓力越小。可採取以下策略:

每月固定提撥一定比例(例如 10%~15%)至退休帳戶、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長期資產配置。計算基本退休開銷,並以「不依賴子女」為原則做預備。

解方四:重新定義「成全」的意義

過去的觀念認為「捨得為孩子犧牲才是愛」,但現代社會更需要的是理性與長遠的愛。孩子需要榜樣,而非只是一昧給予。爸媽能活出自主、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本身就是對孩子最深的愛。

當個能讓孩子尊重的父母,而不是只能依賴的提款機

X世代、Y世代的我們,從小感受到「父母之愛無所不包」,但這樣無條件付出的模式,在現在這個高速變動的社會下,已經不是個萬全之計,真正成熟的教育,是讓孩子知道,你有你的夢想,我有我的生活,我們彼此尊重與扶持,但不依賴、不綁架。學費可以資助,但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規劃、一起承擔。與其壓上全部資源「孤注一擲」在孩子未來,不如從現在開始,教會他們「愛與責任」的邊界。而自己的退休養老規劃上,只要懂得用對工具、走對步驟,未來的你,就能安心過每一天,活得有選擇、有尊嚴。

(撰文者:永誠資產管理處 財務顧問團隊)

填寫永誠資產管理處表單

60 秒測試:退休不是終點,而是轉彎!你會轉去哪裡?

https://quiz.big-econ.com/index.php?&QID=7

↓精彩影片

智慧投資新時代!錢生生不息由我們引領!資產顧問和你聊|永誠國際 - 資產管理處

「永誠資產管理處」是全台合法擁有金管字號的證券投資顧問公司中「唯一首創資產管理的部門」,20 年深耕專營台灣各大科技園區,以認真、誠信思維提供客戶服務,讓努力累積財富的你,也可貼身感受理財管家的 VIP 價值。

沒有代理金融商品,不以商品銷售出發,減少你的財務漏洞!從資產配置出發,透過「專案客製化」、「服務精緻化」、「獲利系統化」,你不需犧牲時間體力,就能感受到資產提升!

「卓越投資研究團隊」加「頂尖財務顧問團隊」共同與客戶締造里程碑

▪立即加入 https://line.me/R/ti/p/%40asset88598

▪進一步了解資產管理處 https://www.ycam.com.tw/

本公司所分析個別有價證券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