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三大豪華車上半年成績單公布 在中國跌落神壇
鉅亨網新聞中心
曾經在中國汽車市場叱吒風雲的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品牌——賓士(Benz)、寶馬(BMW)、奧迪(Audi),簡稱「BBA」,在 2025 年上半年交出的業績報告顯示,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神壇」地位儼然已跌落。與此同時,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異軍突起,以技術創新和消費者體驗為核心,正在重塑豪華車市場的格局。

根據最新公佈的財報,賓士、寶馬、奧迪在 2025 年上半年普遍面臨營收和淨利潤下滑的壓力,尤其在作為其最大單一市場的中國,銷量降幅更為顯著。
賓士集團上半年營收為 663.77 億歐元,年減 8.6%;稅後淨利僅 26.88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55.8%。其中,中國市場銷量上半年累計 29.32 萬輛,年減 14%,第二季降幅擴大至 19%。
奧迪上半年營業收入 325.7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5.3%,但營業利潤和稅後利潤分別下滑 45.2% 和 37.5%。全球銷量下滑 5.9%,中國市場(含香港)銷量為 28.76 萬輛,年減 10.2%,其中純電車型銷量更是銳減 23.5%。
BMW 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總計 676.85 億歐元,年減 8.0%;淨利 40.15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29.0%。儘管全球總銷量略有下降,但歐洲市場銷量逆勢成長 8.2%,然而中國市場銷量卻下降了 15.5%,為 31.78 萬輛。
分析指出,BBA 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關稅影響和企業自身在電動化、智慧化轉型過程中增加的研發投入和工廠改造成本外,來自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強勁擠壓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中國消費者從「品牌信念」轉向「技術體驗」
過去,中國消費者對豪華車品牌的認知是「閉眼入、排隊訂車、加價提車」。然而,短短十數年間,這種局面已徹底改變。如今,「五折凱」、「六折虎」、「七折豹」乃至「跳水的 BBA」等說法層出不窮,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價格體系在中國市場面臨崩盤,即便透過降價增權益的方式,也難以挽回中國消費者的興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轉而青睞「越來越貴」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易車公佈的 2025 年 5 月銷售過萬汽車品牌成交均價排名顯示,鴻蒙智行以最高成交均價和 170 億元的銷售額位居所有豪華品牌之首。此外,騰勢、理想、坦克、小米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也表現亮眼。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賽力斯旗下的問界 M8 連續數週蟬聯 40 萬元級車型全品類銷冠,其中高達 77% 的訂單來自原合資及豪華品牌用戶。6 月份,問界 M8 單車型交付突破 2.1 萬輛,刷新了中國品牌高階 SUV 的紀錄。這表明,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正在瘋狂瓜分 BBA 的市佔率。
中國新能源車崛起 從「模仿者」到「規則制定者」
傳統海外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長期以來依賴「品牌溢價 + 燃油車紅利」的盈利模式,然而這一模式正被國產新能源汽車徹底顛覆。中國汽車品牌以馬不停蹄的創新速度向前衝刺,而海外品牌則因體積龐大、轉型猶豫而顯得步履維艱。
中國消費者,特別是中青年一代,其購車邏輯已從單純的「品牌信念」轉向對「技術體驗」的追求。BBA 所面臨的危機,不僅是市場佔有率的流失,更是其在燃油車時代累積的技術優勢、供應鏈控制力和品牌溢價的全面失效。
中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僅用十年時間便完成了從「模仿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跨越。它們在電動化、智慧化領域的投入和成果,正使其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引領者。BBA 及其他傳統車企能否徹底、堅決地完成轉型,將直接決定全球汽車產業的權力版圖是否就此改寫。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