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噴完鴻海噴,鴻海噴完換誰噴?
謝晨彥分析師 (摩爾投顧)
八月份市場面臨的多重潛在利空,考驗著投資人的風險意識。首當其衝的是美國即將公布的「232 條款」關稅消息,這對以半導體為核心出口產品的台灣而言,影響可能比對等關稅更為深遠。若半導體關稅最終未能獲得豁免,其衝擊將直接影響台灣的經濟命脈。此外,美國夏季通膨與就業數據也值得密切關注,一旦出現「停滯性通貨膨脹」的現象,即物價上漲但經濟停滯、失業率攀升,將對全球股市帶來負面衝擊。同時,第二季的半年報將揭露台幣升值所帶來的匯損影響,這也可能成為部分企業獲利修正的因素。

儘管市場利空不斷,但同時也有強大的利多因素支撐。首先,四大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巨頭,如微軟、Meta、亞馬遜與 Google,紛紛上修資本支出,年增率高達 15%,顯示 AI 伺服器需求依然強勁,且成長動能持續在軌道上。Meta 最新財報也優於預期,並持續上調資本支出,證明其前期在伺服器領域的投資已開始回收。這對於身為 AI 伺服器供應鏈核心的鴻海、廣達等台廠是一大利多。此外,市場也期待美國聯準會年會後續的態度,以及輝達(Nvidia)的財報表現,若有利多釋出,都可能成為提振市場信心的正面催化劑。
綜觀八月份的市場環境,可謂是多空訊息夾雜,使得操作難度大幅提高。一方面,有 232 條款、滯漲風險與匯損等利空因素;另一方面,又有 AI 伺服器需求、企業第三季營收上修與輝達財報等利多題材。這使得台股可能陷入區間震盪,難以出現明確的大方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在這段期間的表現並未顯得過於悲觀。外資持續買超,同時減少借券賣出與淨空單,表明其對台股後市並未完全失去信心。
在這種多空交戰的複雜格局下,投資人應避免追高殺低,更應將重點放在個股的基本面。仔細分析那些在 AI 浪潮下具備明確成長性、且本益比仍處於相對低檔的個股,才能在這動盪的市場中,找到穩健的投資機會。
川普宣布對所有進口半導體與晶片課徵高達 100% 關稅,震撼市場,但同時也指出,凡是在美國生產或承諾生產的企業將可獲豁免。這項政策雖聲勢浩大,實際上卻預留巨大彈性空間,對如台積電 (2330-TW)、環球晶(6488-TW) 等已投資美國設廠的台廠反而是利多。蘋果執行長庫克同步宣布加碼 1000 億美元投入美國製造,並點名台積電、博通、德儀等夥伴,也進一步說明只要與美國產業鏈綁定,便可安心。
實際執行層面,目前關稅範圍、產品定義、出口產地認定仍未明朗,但若從蘋果享「0% 關稅」的案例推估,未來關稅可能更傾向針對未設廠、未承諾的海外業者,對供應鏈來說更像是推動「美國製造」的槓桿工具。儘管美國建廠成本高出亞洲 30% 至 50%,但企業只要象徵性承諾投資,即有機會避免重稅。總體來看,這場晶片關稅大秀更像是川普為選舉造勢、拉攏製造業回流的政治操作。台廠若能靈活應對,調整布局,不僅可避開風險,更有望成為供應鏈重塑下的受惠者。
蘋果 (AAPL-US) 宣布未來四年將加碼投資美國 6,000 億美元,啟動「美國製造計畫(AMP)」,聚焦晶片、AI、伺服器與稀土等先進製造領域,攜手台積電、康寧、德儀、博通、三星等 10 家以上企業,建立完整的本土供應鏈。蘋果預計 2025 年於美國生產逾 190 億顆晶片,新增 2 萬名員工,並擴建資料中心與設立 AI 伺服器廠,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與 AI 雲端服務。執行長庫克與川普共同宣布該計畫,川普強調對半導體產品將徵收 100% 關稅,但對如蘋果這類回流美國設廠的企業則可豁免,有助於降低成本與轉嫁壓力。此次加碼投資包含康寧在肯塔基州擴建 iPhone 玻璃產線、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生產晶片、三星在德州代工、環球晶擴產無線晶片等,展現蘋果強化美國科技製造的決心。儘管 iPhone 最終組裝仍未全數移回美國,但蘋果此舉已成功化解關稅風險,並鞏固與政府的關係,成為全球企業調整供應鏈、回應地緣政治變局的代表案例
台積電與鴻海今天雙雙刷新波段新高,你是否開始思考:下一棒會是誰?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台積電領先上攻,往往預示整體半導體與科技供應鏈即將全面啟動。特別是「台積戰隊」、AI 伺服器、AI 機器人與 iPhone 供應鏈這四大潛力產業,正是下一波資金關注的焦點。
就像今天的【2317 鴻海】,盤中跳空大漲,一舉改寫波段新高,而鴻海這段時間的表現也更勝台積電,是否如同我在節目上一直強調下一棒會是鴻海,那接下來再下一棒會是誰呢?
如果你也想搶先布局,掌握下一棒,現在就到 Line 輸入「+1」,讓我帶你布局像是鴻海這種,大牛變蠻牛的飆股!
也可以到我的直播,來了解我對近期盤勢的看法
股怪教授每日直播,最專業及最有內容的節目,一定要收看呦!
每天都準備最即時的資料,要跟各位投資朋友分享。
並且【按讚 + 訂閱 + 分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比台灣更宜居?東南亞成為第二人生新據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